本篇文章93字,读完约1分钟

房志达先生制作年画(拍摄:华黎静)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于2009年7月复制的古版桃花坞年画代表作之一《和合祥·; 和气相爱。”

除了一岁,因鞭炮声温暖进入屠苏。 千万户曈日,总是用新桃换旧符。 作为中国人辞旧迎新的节令,春节最鲜明地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理想、生活愿望和审美取向。 除了燃放鞭炮、燃放烟花外,人们还沿袭了祥纳福、迎接岁岁的重要习俗,贴上年画。

【快讯】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来自民间的年画洋溢着朴素的喜气,流露着真挚的感情,呈现出中国人民精神天地的可视化,描绘出民间生活的理想国。 扎根土壤,活跃于生活,最接近生活的本质和创造者的本真。 中国不同地区的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气质,杨柳青的清秀、桃花对接的典雅、朱仙镇的粗犷、凤翔的浪漫… … 年画丰富了民间创作的智慧宝库,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美、民俗美的多样化,成为不可忽视的民间文化遗产。 2002年以来,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项目进行了持续的各方面、大规模的田野调查2006年,桃花对接年画、杨柳青年画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快讯】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美在民间永存。 年画虽然是刻版艺术,但不是刻板印象,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木乃伊。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作为守正和创新的源泉,延续着千年的文脉。

我想尽我所能,教学生终身学习。 如果能培养几位继承人,使桃花对接木刻年画持续快速发展,我将很满意,房志达说。 这位83岁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人,至今仍坚守在年画制作和教育第一线。

2001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迁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的桃花坞模式培养年画传承人,在全国工艺美术高等院校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先河。 退休的房志达被调回学校,手里带着学徒,伸出手臂相传。

【快讯】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与五彩墨水、洁白的宣纸结缘的60多个春秋,站在印台的边缘手拿棕刷,摆出了一生不变的姿态。 14岁,他进入当时有名的老字号王荣兴溶记年画屋学艺。 耄耋之年,他依然在思考年画的未来。 只有不忘古来相传,融合时代的诉求和市场的变化,才能使非遗更好地走上复兴之路。

【快讯】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事实上,年轻一代的年画传承者确实在实践中,丰富了以前就流传于年画的主题素材和视觉表现形式的故事新编、旧瓶新酒,从以前开始就赋予了年画时代审美和现代观念。 例如,房志达用108天时间手工雕刻80后、90后新生代弟子们,完成的木版年画动画作品《唯我国风·; 天涯明月刀”得到许多年轻人的认可和着迷。

标题:【快讯】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