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6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绵阳信息网告知叔伯一门的四进士、兄弟两院的三翰林。 称赞的是清代大才子李调元家族。 李调元出生于安州区宝林镇大沙村,清代干隆年间蜀中优秀文化名人,仕途受挫后,他回到家乡大沙村,全力编撰大型类书《函海》,为研究古代巴蜀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 在《函海》的书中,可以找到关于川剧、川菜的记录复制品。 李调元因此被称为川剧之父川菜之父。 最近,记者来到李调元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奇才出生地安州区宝林镇大沙村,对调元文化的变迁进行了文化探索。

【快讯】安州区"调元故里"文化寻根

访问:清代翰林李调元根在宝林

宝林镇乌龙村三组,在规模较大的六角形石墓中,沉睡200多年的清代才子李调元,墓碑上刻有“大清翰林李公调元墓”。

离翰林墓不远的大砂村有6组,就是李调元出生的李家湾。 下了马路,路边是当地群众为了纪念大乡贤塑像的李调元站像,附有李调元的一生。 旁边的小庙里,塑造着李调元坐像,香火不断。 的墙壁上记录着万卷楼、李氏老宅被破坏的民间传说。 后面有李氏宗族的祠堂和李氏老宅的地基。

【快讯】安州区"调元故里"文化寻根

李调元的后代共有三个房间,80岁的李斌是第六代的后代,他说:庙子旁边的荆竹林,是祖上在李调元当年读书的万卷楼。 记得小时候李家研究生有三个龙门子,有舞台、补习班,经常唱川剧,周围的娃娃来学习,李家的孩子也不一样,都是收钱,让周围的娃娃看书。 第三个龙门侧,原来有李调元上马石,出了第三个龙门,通向李家染坊,可惜后来被破坏了。 李斌带着我们看到了李氏一族现在的祠堂。 其中还有李调元的坐像。 像下面的墙壁一样,是李调元远望群山的彩色图。

【快讯】安州区"调元故里"文化寻根

几年前,我们李氏的子孙修了房子,挖出了万卷楼烧毁时散乱的木炭和铜钉。 李斌介绍了他所知道的万卷楼被破坏的一点故事,拿出珍藏了一百多年的古书,有寺庙墓的全图。 此外,印有皇帝钦给李调元的朝珠、貂皮、红绢、蓝缎等奖品的由来和图像,刻板优美,古色古香。

【快讯】安州区"调元故里"文化寻根

据史料记载,李调元于清雍正十二年出生于&lsquo。 绵州罗江县北乡南村水库李家湾,也就是今天的大砂村。 从清雍正十二年到1959年2月间,李调元属于绵州罗江县人。 1959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罗江县,其宝林乡、河清乡属安县管辖。 李调元的出生地和故居所在地宝林乡大沙村是安县的管辖地,从出生地出生地来说,李调元已经是安县人。 因此,从历史事实看,李调元是绵州罗江县的人。 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李调元现在是绵阳市安州区的人。 安州区史志的专家张清儒介绍说,万卷楼是李氏家族广泛搜索博采的书库,被称为西北藏书的第一家。 嘉庆五年,万卷楼被抢劫的歹徒烧毁。 李调元从成都回来,只是书化为灰烬,大楼化为墟,充满悲伤,双手拿着书的灰烬在丝绸袋子里,埋葬在黄土里,取名为本冢,之后就不生病了。 临终之际,李调元吟诵道:“我要求人老了,到天上种草,但是住宿根,却经不起严霜。 李调元不久就去世了,享年68岁。

标题:【快讯】安州区"调元故里"文化寻根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