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5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周游(文化学家)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家… … 这个民谣很好地表现了过去的风俗和年关。 现在的好日子,好像每天都是新年,不过腊八就是年的感觉,没有年味。 我以为这是因为我们在正月缺少仪式感。 不用说,古人过年重视复杂的文字代码节,对礼貌感兴趣,愚蠢荒唐,有些已经取消,但有些依然不俗。
月23日是炉灶日,在民间被称为小年子。 民间认为灶神是专门从事饮食和家务的神。 据说每年12月23日,灶王会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各家的功绩。 在民间,男性不拜月,女性有炉灶的习俗,所以这一天,主人的男性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 晚餐,男子在灶台上点蜡烛,提供水果和灶台糖,送灶台天,在其画像左右贴上天话和好话,保证下界安全对话。 到了除夕,点上香烛迎接灶台的归来。
月24日是打扫的日子。 在民间传说中,众神从这一天开始担任天述职,无视人类事物。 举行祭祀后,家家户户大扫除,北方叫扫地室,南方叫扫尘。 大江南北,洋溢着欢乐、卫生、清洁、迎接新春的气氛。
腊月三十是除夕。 《吕氏春秋·; 季冬记》中记载,古人在新年前一天通过打鼓驱逐瘟疫疥癣鬼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不过,最先提到除夕这个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 这一天各家贴门联(或门神),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炸鞭炮,吃团圆饭。 父母会给家人发压岁钱。 团饭后,有炉灶、灶台、儿童饭、大米囤积、辞岁、守岁的多种花样,不胜其烦。 所谓守岁,宋代已经有了这个俗套。 这天晚上,家人坐在火盆旁,在盆里烧了一个大炭团,它的名字叫喜悦团。 唱歌,谈笑,闹到天亮,这就是守岁。 子夜的时候,放鞭炮,迎接新春新年。
正月初一是春节,旧称元旦,俗称正月。 早起燃放三次鞭炮被称为开门爆炸战,据说燃放鞭炮可以吓走瘟疫之神瘟疫鬼。 但是,这一天又有各种各样的禁忌。 讨厌扫地,讨厌打水,讨厌生火,讨厌做针线,讨厌用刀切,讨厌扔屎脏东西,讨厌用汤洗碗,讨厌说丧气话。 接下来,点燃蜡烛烧香,祭天祭地,祭祖。 全家人穿着新衣服新袜子,焕然一新,男女依次向家长低头庆祝,到闺蜜家庆祝,称为过年。 长辈必须给后辈压岁钱。 这一天吃乌冬面、丸子、糖茶、云片饼,象征长寿、团圆、团圆、节高。 根据晋人董勋的《问礼俗》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正旦把鸡画在门上,7号把人贴在账上。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将其称为五德之鸟。 根据《汉诗外传》,头上有冠,是文德。 脚后面有距离,是武德。 在敌人面前勇敢战斗有勇敢食物问候的是仁德。 不失守夜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因为鸡和吉,民间视鸡为吉祥物,年初日民间用红纸切鸡为窗花,并将这一天定为鸡日。 这一天老百姓有个口头禅:新年伊始,开大吉。
正月初二是狗日。 在民间传说中,这一天是女娲造犬日。 这一天各地的汉族有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孩子回老家过年的民俗。 女儿要回老家做一大袋饼干、糖果,妈妈分发邻居。 虽然礼物很薄,但反映了女儿对同乡人的感情,真的可以说礼轻情意重。
标题:【快讯】【雅趣】过年的仪式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