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5字,读完约3分钟
陈忠海
中国古代习性称疾病为疾病,其中疾病一般,通常是无传染性的疾病,疫情是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有48种,其中属于传染病的有40种。 相比之下,瘟疫比疾病更可怕。 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害,中国从商周时代到近代,文案记载的疫情频发,其中大瘟疫至少有500次,多次出现白骨露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情景。
研究表明,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通过有限的、积极的感染方法,使人体对某些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而不发生疫病的发生。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丈夫治风、治热、治热的同时使用密丹。 他称这种做法为类治,通俗儿童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有所阐述。 《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毒,不能用无毒性药物治病。
虽然古代人们对疫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制上全面揭示疫情,提出科学防疫措施,但用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 这是因为人体有一点先天性免疫功能,除了归结于人的非特异性免疫外,它不是人天生就有的,但是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其病原体的疫苗,产生对这种免疫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功能。
用毒攻击毒的免疫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应用于实践的? 由于文案记载有限,这方面的早期临床探索和应用情况不得而知。 最初的文案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写的《肘后方》中,该书又名《肘后备急症》,是我国第一本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述了各种急症和部分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天花、恙虫病及恙虫病等记述均属首次
《肘后》记载了獐犬凡为了治疗死亡而咬的毒方,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杀死咬的狗,遮住大脑,以后不会复发。 意思是杀死咬人的疯狗,把它的脑浆取出来铺在被咬的地方。 这种做法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避免遭受某种同样的瘟疫,人们用图章、研磨等物理方法将发病的个人组织、器官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个方法虽然原始,但有科学的道理。 现代意义上,最先制备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最初试图通过体外培养获得狂犬病病毒,最后发现感染该病毒的动物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大量病毒,并
在古代各种传染病中,天花是谈虎色变的病种,感染天花病毒后引起,感染后出现严重的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皮肤上相继出现疹子、丘疹、疱疹、脓疱等
传说在中国早期古籍中,天花被称为俘虏疮,是从俘虏传到中国的。 最流行的说法是东汉初年马援俘虏,后来天花开始大面积传播,那场战争是汉光武帝建武20年( 44年),马援回后凯旋的人数,发现有近一半的士兵不是征兵,而是死于瘴疫,一般在这里流行瘟疫 以后,天花也称为豆疮和痘痘,这是因为天花发病时会产生疱疹脓疱,治愈后会留下瘢痕。 天花不断流行,是直到明清时代致死率极高的流行性疫病。 根据明代的着作《痘疹世医心法》,嘉靖甲午年( 1534年)春,痘毒流行,是病逝者的十分之八九。
标题:【快讯】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