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3字,读完约3分钟
近300年来,在古树、烟草墨水和酥油混杂的浓郁暗香中,德格印经院一代的工匠,在虔诚的雕刻、印刷经文的过程中,继承了最原始的雕刻印刷技术,成为雕刻印刷术的记忆&hellip。 …
前几天,我随着北京大学、北京《科学中国人》杂志社组织的川藏线茶马古道调查,来到了位于川藏边界的甘孜州德格县。
德格意味着善地,是格萨尔王的故乡。 格萨尔在公元11世纪的藏族传说中是莲花花生大士的化身,他一生都是戎马,扬善抑恶,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荣的旷世英雄,史诗般传说的多家媒体转载。
德格印经院创立于公元1729年,是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齐全、格式最独特、雕刻最精良、字体最精美、校对最严密、保护最完整的藏语曾流传于刻版印刷馆。
德格印经院一贯延续着自古流传的印经方法,每年从初春到秋末,都有雕刻约半年的经书。 我们这次来德格尔,幸运地赶上了印经的季节。
花了1.30年建成的印经院
德格县城更庆镇不大,只有一万多人。 在狭小宁静的山谷中,藏式建筑群排列在河谷两岸。 过了色曲河,沿着稍微倾斜的弯曲的街道往上走,两侧的民居突然收缩,接近山边,白色的佛塔和巨大的转换筒取代了哪个民居,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宗教气息。 拐过街角,有山的凹陷,突然形成了寺院一样褐色的红色建筑物。
这是有名的中外德格印经院。
据我所见,德格印经院没有中等规模的寺庙大。 曾经是被称为更庆寺的寺院,从1940年代开始从寺院进化到现在。 和拉萨的布达拉宫一样,是康藏高原一方的文化圣地。
古朴庄严的德格印经院,是平顶土木构造建筑。 印院分为藏版库、日晒经楼、洗版平台、佛殿等区域,是1729年德格第12代土司的吉·。 丹泽仁创建。
德格县文旅局副局长格西说,今天德格印经院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在290年前的广大雪域,修理这座建筑物并不容易。 当时是吉·; 丹泽仁土司52岁了。 他主持德格印经院建设时,招募了数千名西藏人,平整地基,开山凿石,砍伐木材。 他61岁去世后,儿子彭策登巴、索朗贡布、洛珠加措三人继承了父亲志,继承了印经院的扩张。
明明不知道那一年的事却吉·; 丹泽仁活着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向人解释,也不知道制定了什么样的家庭规则,他们就像愚公一样,走向了继承人。 印院的建设过程很辛苦,上了土司僧侣,下到普通民工,一代人,老子死了儿子死了,儿子变了,弟弟变了哥哥,从黑发到白头,从家乡到异乡,从春阳融冰到大雪封山。
留下ii.29万张藏文典籍印刷版
我们通过狭窄的楼梯去印经院的二楼。 这时,高原的阳光通过窗户,在细长的通道里投下了金色的光。 的空间里,摆着一排大柜子,上面整齐地保管着大量的经典版,显得肃然起敬。 据说这里还保留着29万张传世的藏文典籍印刷版,有些已经是孤版。
上楼梯,在环绕天花板的走廊之间,看到十几个工匠师傅紧张地印着经。 他们两人一组,面对面坐着,其中一人负责交换经典,涂墨。 涂墨工具是自制的,看起来像是用厚厚的线缝成的粗布。 因为每天都在涂墨,所以边缘被磨平了,像毛毛,柔软的刷子。 起毛的棉布更能吸墨,柔软细腻,刷墨更均匀,不会堆积在经版上。 另一方面,负责放纸和印刷他的身体有节奏地前后摇晃,先把纸放在经版上,然后双手拿着木辊在纸上来回走一圈,就会印出一面经文。
标题:【快讯】德格印经院:再现“雕版印刷术”记忆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