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台北献血中心于6月12日举办了“献血成人仪式”活动,呼吁30名青年学子参加。 古人是被称为冠礼或笈礼的成人礼习俗,台湾至今仍保存完好,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新鲜形式。
让年轻人学习奉献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17至20岁年轻人献血总数受少子化的影响,比10年前减少了一半,从近20万人减少到10万人左右。 台北献血中心举办“献血成人仪式”,鼓励年轻人献上爱心。
参加成人式的基隆高中2年级学生李国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仔细看了爷爷从献血中心发来的通知,写着血液被供给患者采用,以为长大后也会像爷爷一样献血救人。 他说,很多人想捐也捐不到,血捐不到就是放在体内,我多一袋血就能拯救身体。
台北献血中心规划科长陈经表示,高中生、军队是培养献血习性的重要阶段,17岁代表着青少年另一个身体生活阶段的开始,意味着要承担个人和社会责任的转变,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再是孩子了。
在台湾,大人也被称为“长大成人”。 “长大”的日子要做真正的公益,让年轻人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献血成人礼”可以说是有创造性和意义的。
台湾古礼源于信仰
中国古代一般以20岁为成年人。 根据《礼记》,“男子二十为弱冠、冠字、大人之道”。 另外,《礼记杂记》中还记载了“女人不允许结婚,二十则竹笋”。 《周礼》中有这样一句话:“女人说的是约定结婚的人,笈和礼的字。 中选择所需的墙类型。 也就是说,男女都将20岁视为大人,女性未满20岁未结婚的人也视为大人。
台湾受民间信仰的影响,在16岁就迅速发展了建立成人仪式的习惯。 《台湾省通志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台俗崇信神佛,认为子女的成长取决于注生女神、七母、母祖、观音、为床母护佑……年十六,认识到这一点,也要看名护神的诞生日。 ”。 根据这个习惯,孩子在襁褓中的时候,台湾人会带到众神面前,要求“画(腰或袖绳)”为孩子保身,每年都会通过“换画”向神明祝福孩子。 在孩子16岁之前,在“脱下画”感谢上帝的仪式上,确认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不拘形式重新制作
到今天为止,台湾各地的成人礼有多种新形式。 例如,台北大学中文系是大二学生的加冠,加笈(指发绀),注意谨慎行事,长大成人,从被照顾的角色变成照顾他人的角色。 另外,师长根据每个学生的人品和志向等将其作为“生命之字”,希望他们能以成圣成贤的身份从我这里得到期待。
台中市的晓明女将“描绘15年后的我”作为成人仪式。 高二学生通过祈祷、座谈与同学、老师、家长分享成长经历,最后戴上鲜花和荆棘冠,象征着自己荣耀和痛苦的责任。 再让学生画画,画15年后的自己,让学生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
台南市青少年16岁七夕日,男子戴冠军帽,女子戴凤冠。 通过“七母亭”打开智慧的诀窍,走出“鸟母宫”筹措神恩和父母养育之恩。 最后走在花道上,象征着今后人生的多彩,肩扛鲜花登上王城“安平古城”,肩负责任,脚踏实地,步步高升。 (闵喆)
(责任:杨淼)
标题:“台湾成人礼五花八门:台中学生“画15年后的我””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j/3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