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4字,读完约3分钟
闵庆文委员:为了不被抢夺更多的农业文化遗产
记者唐婷
十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从事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 他今年带来的提案中有两个侧重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005年,他参与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个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中国有15处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各国之首。 我们为时过早,但面对其他国家的追赶,如果想在这个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就必须加大遗产申报和保护力度。 13日,闵庆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闵庆文中,与通常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同,农业文化遗产是继承于现在生活方式的农业生产系统。 其发掘和保护,可以为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生物基因、技术基因和文化基因。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术的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但是,闵庆文感到遗憾的是,与中国有很深联系的农业文化遗产被其他国家夺走了。 他说,香菇原产于中国浙江省,后传入日本。 日本申请了以香菇栽培为特色的大分县国东半岛林农渔复合系统作为世界重要文化遗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们必须尽快组织申报。 这也是文化保护的需要。
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了解家底是关键。 年,根据中央1号文件的布局,农业部组织了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公布了408处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 但是,闵庆文认为,由于经费支持不足、时间短和技术准备不足等原因,此次人口普查尚不详细。
应借鉴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文物调查等方法,尽快组织更完整的农业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建立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和数据库,分析重要性和濒危性,明确保护优先次序,为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奠定基础。 闵庆文说。
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体化的地区快速发展问题,涉及政策与管理、社会学与民族学、经济学与生态学以及农村快速发展等多个行业。
正确认识遗产的多重价值,深刻说明遗产保护的前提——遗产的多重价值,是遗产利用的基础。 闵庆文呼吁在国家要点研发计划中设立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研究示范项目,推动跨部门、跨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建立,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化。 (科技日报北京3月13日电)
标题:【快讯】别让更加多农业文化遗产被“抢注”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