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小燕子,穿花衣儿歌经典为什么不朽?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题:小燕子,穿花衣儿歌经典为什么不朽?
新华社记者
小燕子,穿着花衣服,每年春天都来这里… … 简单优美的曲调,充满童趣的生活场景,让这首广受欢迎的儿歌打开了一代又一代记忆的大门。
1955年5月,在湖北大冶师范学校(今湖北理工学院)任教的王路因眼病住院。 躺在床上的他,看到窗外的燕子在飞,想起儿童节快到了,马上对着桌子写了几首儿歌。 其中包括“燕子”。 诗作在《长江文艺》发行后被著名作曲家王云层发现,两位千里鸿雁传记共同创作了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小燕子》,演员王丹凤在电影中深情演唱,小燕子从此跳入千万户。
但是,灵感的背后,其实是生活中的千锤百炼。 王路1922年出生于河南确山县,辗转半生,黄石成为其一生中最漫长、最留恋的地方。 在这里,他和妻子养了三只燕子。
每当旋律响起,不由得流泪,父亲的教诲立刻在脑海中回响。 王路的长女王端有一个回忆,晚上吃完饭,爸爸看诗,我和弟弟在旁边背着乘法口诀,问了很多事情,我们也自然记得。
小时候,家里的横梁上每年春天都会有燕子来筑巢。 黄石市文联名誉主席李维在20世纪50年代,我就是听着这首儿歌长大的。 我现在听了5岁孙子的歌,很亲切,充满了小时候的味道。
在成都的80后沈科心中,能承载自己童年记忆的,就是大家熟知的“王婆婆卖茶”。 王婆,我在卖茶。 三个观音要来喝茶。 院子里,三匹马,两个孩子打一打&hellip。 … 歌词维系着童年的回忆。
在李维平看来,儿歌经典经久不衰的原因,不仅在于创作者深厚的生活积淀与感谢,更在于旋律的流畅与符合时代的文案创新。 《燕子》的歌词中有‘ 今年更漂亮,我们建了一个大工厂,装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时间住在这里的文案,当时正在进行中‘ 五建设背景相匹配,儿童歌唱其火热的建设时代和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听后激发对未来的信心。
但在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儿歌的传承也面临着不自然:一方面,以前儿歌流传下来的趣味芜杂,需要筛选。 另一方面,新创作的儿歌很少唱,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影响很大。
经典是如何保持活力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艺所所长艾伦认为,儿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一部分,必须在珍惜的同时进行创新。
许多学校在儿歌创新方面有了新的探索。 世界儿歌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成都市武侯区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发现五年级近50名儿童在练习《杜甫在成都》。 根据儿歌中描写的故事,孩子们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增加许多肢体动作。 孩子们非常喜欢哼唱由这样的诗和历史故事改编的儿歌,觉得很轻松,好像在唱歌,作业也做完了。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艺所所长艾伦认为,创新是经典永恒活力的重要途径。 将儿歌融入课堂,老师在上课前将故事和诗改编为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充分参与二次创作,不知不觉中,经典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静静成长。 (记者叶含勇、王妍、罗鑫、许茹)
标题:【快讯】小燕子,穿花衣——儿歌经典何以不朽?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