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7字,读完约3分钟
历史学家黄仁宇。 (资料图)
中华书局出版的《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记者路艳霞
今年6月25日是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诞生100周年,人们认识他是为了18万字的“万历15年”。 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他可能会彻底躲在学术界,永远不为人知。 《万历十五年》的中文版至今畅销36年,创下了历史读物难以企及的300万册的销售记录。 虽然这本书没有过正儿八经推广,但它的名声很高,无论是这种奇怪的出版现象,还是对这本书的重新认识,都值得整理和评价。
出版的幕后人物
当时黄仁宇获得稿费760元
魏连科今年83岁,年轻时因为太太户口一直不能进北京,他辞职回石家庄颐养天年。 多年过去了,“万历十五年”的经久不衰,他还没有思考。
傅璇琮和魏连科当时同为中华书局古代史室副主任,魏连科1979年,《万历十五年》一书的稿子由黄仁宇托的朋友带到国内,他的朋友又把书稿交给黄苗子,黄苗子和傅璇成熟,这本书的稿子是中华书局 的书稿是黄仁宇从英语翻译的,他长期住在国外,所以中文颗粒疙瘩瘩,语言不熟练,像半生不熟的米饭。 尽管如此,魏连科和同事还是很兴奋,书稿从万历十五年这个小切面写下来,讲了几个故事,写了大明帝国为什么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 这样新奇、独特视角的历史读物,究竟长得什么样,和一本正经的历史读物有很大不同。 傅琮琮和魏连科马上联合签名报告,提出大致接受出版,但有些提法和文案需要加工。
但是,从中华书局内部传来不同的声音,领导认为中国人写的书还出不来,外国人出了什么? 魏连科表示,当时出版社领导对黄仁宇曾经的国民党军人历史身份表示担忧,副总编辑赵守拍下本人照片板决定出版,大家达成共识,首先掌握政治无误。
魏连科表示,他们建议作者制作一些涉及中国国内现实、政治的副本,但黄仁宇更清晰,将这些副本全部删除。 然后,关于夹生饭文案问题,傅璇瑛请好友沈玉成仔细润色。 他头脑敏捷,文章迅速,有文采,确实是写作、删改的合适人才。 傅璇琮说,沈玉成每次更改文章,都要寄到美国的文章,沈君的润色稿(第一章)经过了第一次的肯定,所以应该照着做,把信分发给第二章,再审阅。 经过编撰捐赠,终于在1981年6月间完成了原稿。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稿费,魏连科回忆说,除了给作者的200多本书外,扣除稿费,最后出的稿费为760元。 黄仁宇把稿费留给国内亲属,只动了其中的一部分,请他们吃饭。 当时的私人饭馆刚露头,在东四的餐厅,黄仁宇请黄苗子吃了傅璇琮、魏连科等七八人的聚餐。 那也是我第一次吃西餐。 魏连科说。
标题:【快讯】《万历十五年》畅销36载售300万册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