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1字,读完约1分钟
原题:进入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为什么弦歌不断?
岳麓书院。 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拍摄
中新网客户端长沙11月26日电题:进入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为什么弦歌不断?
记者宋宇晟
只是楚有材,于斯为盛。
大家熟知的这一对,现在几乎成了岳麓书院的代表符号。 但是,这两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今天岳麓书院是什么样子?
25日,记者按照语境赞美了中华·。 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进入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于斯为盛
提及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源,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详细说明。
清嘉庆年间,书院大修。 完成后,学生们请山长袁名曜写对联。
袁名出的上联只是楚有材。 这四个字来自《左传》中的楚有材,晋却很实用。
原文的意思是,楚国虽然有很多人才,但其实在晋国工作。
用邓洪波的话来说,《左传》中的这句话其实是在说当时滇缅人才流失的问题。
但是,因为写在对话中需要正能量,所以‘ 虽然楚有材被变更为&lsquo。 只是楚有材。
岳麓书院。 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拍摄
但是,下联中没有人出现。 一个叫张中阶的学生脱口而出,于斯为盛。 这四个字又在《论语》唐虞之际,来自于斯为盛。
这个名联就是这样创建的。
邓洪波说,这句对句在晚清也成为岳麓书院的真实写照,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众多人才由此而出。
岳麓书院。 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拍摄
弦之歌不断
今天的岳麓书院在很多人眼里要么成为旅游胜地,要么被当做文化财产。
但是,实际上,这里现在也绝不是弦之歌的教育机构。
标题:【快讯】走进湖南“岳麓书院”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