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字,读完约1分钟
对话钢琴家袁芳:
八零后人才辈出,开启古典音乐的收获季
袁芳,钢琴家,慕尼黑音乐和戏剧大学毕业,钢琴演奏和室内乐双专业博士,迪奥派钢琴大师格哈德·; 欧兹的第一个中国弟子。
和有名的男钢琴家郎朗、李云迪一样,袁芳也出生于1982年。 郎朗在美国念书,李云迪在肖邦摘金,袁芳步入德奥之脉,80后出生的能与世界古典音乐对话的中国音乐家数量空前,有年的偶然,但越来越多是必然的。 他们起床后,中国音乐家更自然地拥有自己的文化印记,接受多元世界的洗礼,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求艺术的本质。
北青艺评:你今年在国家大剧院公演了莫扎特和贝多芬。 不久,公演了中国老一辈作曲家杜鸣心的《北京颂》。 据说现代音乐作品与流传了几百年的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相比,对听众的耳朵不那么友好,也不怎么好。 作为艺术家演奏时是什么样的体验? 现代音乐作品层出不穷,被问到,有意义和价值吗?
袁芳:杜鸣心先生写了《万泉川水清与清》那样闪耀的旋律。 《北京颂》是国家大剧院的签约作品,从北京古老的都城到高速发展的现在,有旋律化的优势和非常炫技。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也许我们是更有习性的音乐语言。 这不仅是欣赏习性的理由,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尊重和崇拜。
以前的作品不也是时代的产物吗?当时是现代的作品,是对时代的记录。 我们从小学音乐开始,老师就让传记作曲家了解了背景、社会特征和风土人情。 一个时代的所有行业都需要记录者,记录个人精神快速发展的脉络和精髓,是大背景下的自我成长和探索。 无论现代作品将来是否会成为经典,都是人类文化迅速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北青艺评:古典音乐作为世界性文物,似乎被反复上演和解读得十分丰富,但都是经典解读是误读,在实际演奏中的体验是什么?
袁芳:诠释这些经典,是我们出于自身成长的需要,当我们融入到能够代表人性和艺术的相当高的作品中时,自然就和你的作品一起成长,发展到解读。
虽然许多形式不会永恒,但有灵魂或灵魂的作品总是有永恒的价值或永恒相连的。 对专业演奏乐器的人来说,经过一段岁月,演奏与生活非常相关。 对生命的反思每次自然地体在你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就是通过你活下来的,这样的作品才是活的、流的、生命有意义的,作品才是有意义的。
北青艺评:你的老师是德国现代优秀钢琴家格哈德·到欧匹兹,他选择了你,你觉得是为了什么? 从中国到德国,从学习到之后的演奏生涯,当自己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和观念与德国的音乐系统有关时,是否有无法调整的困难? 你怎么理解正宗?
袁芳:那年考试结束后突然收到了这个班的消息。 我被分配到奥皮茨的班是很意外的。 像他这么大的教授,不敢向他报告,我没有写这个志愿者。 让我们称之为冥冥中的安排吧。 现在来看,用有点骄傲的口气说,我可能真的很符合德奥派的气质。
标题:【快讯】对话钢琴家袁芳:八零后人才辈出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