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5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绵阳信息网信绵阳自汉建县以来,历代多贤哲一代,唐、宋、明尤盛、清登甲乙科者也非常多,均在学校建立。 唐初有石鼓书院,宋益成四书院,教法益备。 明治中( 1494-1500年),为棉州牧叶大用建造尊经阁,为诸生举办讲习之地,当时学风盛行。 清隆初( 1736年),在各州县建设书院,讲授乡遗老宿舍学,绵州学堂重左棉书院。
左棉书院的历史追溯到清干隆五年( 1740年),棉知州安洪德暂时租用文昌祠(今解放街即一中现校址),上延师课,读旧文昌书院的扁额。 干隆十六年( 1751年),棉知州费元龙(浙江归安县进士)爱好文兴学,在白衣庵创修涪江书院(后为左棉书院)。 干隆三十六年( 1771年),州治迁往罗江,知州博纯见院舍倾斜,迁往学正署内(文庙街东侧)。 道光20年( 1840年),州牧陈跃庚在城东隅(今绵阳一中处)建设绵州试院,嘉庆7年( 1802年),州回归旧制,知州刘印全躬率士民扩建绵州试院,再次更名左棉书院。
根据清政府各府厅、直隶州设立中学堂的规定,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龙安知府蒋少穆、澎川知府钟润分别将两府书院召集为官立中学堂、光绪三十四年,绵州知州杨兆龙召集所属五县士绅在绵州试院中,宣统。 改建后的中学堂称为绵州联立中学堂,民国20年( 1931年)更名为棉属共立中学校,成为校长的古维新。 民国7年,吕操师长驻棉时,包括司令部在内,将拓都监废署作为师部水库,其中三分之一作为校址(绵阳一中校二一纪念堂和操场)。 民国末年,学校更名为绵阳初级中学。 这就是今天的绵阳一中。
在现在的绵阳一中,高楼代替了木制的房子,学校的入口变成了东街的方向,原来的校门变成了后门。 百年来,学校培养了很多人才,已经桃李满天下。 (绵阳日报社所有媒体记者郑金容)
蒋小莉
标题:【快讯】绵阳一中起源于何时?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