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2字,读完约3分钟

□马恒健(成都)

那一年,我参加纪实文学《知青档案》一书的编辑,想捐赠一些当时自己上山下乡的老照片来装饰封面。 我兴奋地打开了相册,但是当时插队定居的三年只有几张照片,是因为对焦不准而模糊,还是因为测光失误而曝光不足,没有办法。 难忘的三年,只剩下几个缺失的瞬间。

【快讯】残缺的瞬间

那是七十年代的第二年,我迎来了插队定居的第一个桃红李白的春天。 隔壁队喜欢拍照的知青受山野美景的诱惑返回成都,借了华山的车牌照相机。

该相机是西安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是当时罕见的国产相机之一,不在市场上销售,仅由内部员工购买。 由于该工厂靠近华山,故命名为华山牌。 据悉,这款知青租用的相机是华山牌照相机系列中排名最低的,售价仅为8元,但快门很少。

【快讯】残缺的瞬间

有1/25秒和b门两个等级,光圈只有大小两个等级,焦点调节只能通过目视来估计,手动定位真的很简单,很傻。 但是,那时照相机是典型的奢侈品,可以邀请它去穷乡僻壤,算了。

当时,我们的生活费每月不过四五元,而且完全由家庭资助,但买一卷胶卷和显影费不仅是这个数。 因此,我们只能精心策划,拍摄最具代表性的场景。

吃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当然应该记录,对此没有异议。 于是,用炒菜做饭进行了拍摄。 在柴火炉前烧火的人口靠近火筒,鼓起下巴,把火炉洞的火焰从炉门吹到一尺多高。 我拿着平底锅,把大铁锅里看不到油花的酸菜炒得一模一样… …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表情,却没有那个咔嚓声。

【快讯】残缺的瞬间

原来,那个摄影师光线太暗了,1/25秒拍的照片就会一片漆黑,所以他真的不忍插手。 于是,我马上开了两盏马灯,发出了光。 难道他在用内行的口气开玩笑吗,十盏灯也没用啊! 没办法,他发表了之前说的声明后,大胆地在b门暴露了。

【快讯】残缺的瞬间

然后胶卷被冲洗出来,这胶卷离白板很近,照片中两个个体的影子就像没有阳光的幽灵。

我定居的生产队伍当时被称为江油县阳亭公社(现合并为武都町),位于洞围山麓。 春天的窦山特别吸引俊秀,因为大家一致决定登山拍摄。

离开我的知青屋,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山坡上的古石门。 这个石门是登顶所必经,有一夫关万夫莫开的危险。 于是,大家在这里轮流拍照。 这里地形有限,只能仰面拍摄。 在这几张照片中,人看起来很直,因为洞国山的主峰高高耸立,人与山浑然一体。

【快讯】残缺的瞬间

从窦山的山顶俯视,景色非常美。 辽阔的原野像黄绿的地毯,涪江像银练一样蜿蜒期间… … 这时,胶卷剩下不多了。 怎么拍并不遗憾。 所有人都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不能争论。 最后,建议以定居的生产队伍为远景,各自单独拍照。 因此,当大众尝试按顺序进行拍摄时,一致认为美丽和纪念并存。

【快讯】残缺的瞬间

乘兴下山之前,我仰望了山顶寺院里留下的碑文。 面对这些珍贵的朝不保夕的文物,我建议以笔迹比较清晰的碑文为背景,用剩下的一张胶卷拍下这个古朴的场景。

那个摄影师犹豫了一下,否定了我的建议:这个照相机只能目视明确焦距,碑文太小,拍下来也看不清楚。 结果下山后,他暴露了真实意图,想给自己留下挥舞银锹战斗天斗地的业者照片。

直到现在,看到这张黄色的老照片,我的怀旧之情总是加倍。 有了那些,过去的东西就不会空白,将来也不会迷茫。

标题:【快讯】残缺的瞬间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