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宋长丰(绵阳)

老苏看到这个,一定会死。 怎么死?

读了我的诗,羞死了。 哈哈!

这个说狂言的男人很牛,杜甫叫爷爷。 因为他是杜审的话。 而他口中的老苏,就是名震京华的苏味。 他们和其他两个人文案四友齐名。 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与初唐四杰的名声在伯仲之间。 当然,那件事就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话来说吧。

【快讯】听三苏祠大姐讲东坡

3月中旬,我和王晓阳去眉山,到了那里才知道苏味是苏东坡的祖先。 传入这一脉的家族文化基因,真是令人感叹。

更令人佩服的是三苏祠解说员李晓苹果老师。 艺术本身是丰富多彩、摇摆不定的,如果艺术僵硬,就没有美感。 但是,在李老师的解释中,我看到了感情在里面说出来的最好的注释。 这句古语是诗,但内在说的是感情,是感情的外露,在诗人那里是诗词,在作家那里是美文,在李老师那里是精彩的课。

【快讯】听三苏祠大姐讲东坡

李老师的解释是演戏,举手投足抑扬顿挫的期间,历史情况的恢复就像在看舞台一样。 特别是苏东坡被贬广东,旋即贬海南时,李老师泪流满面,俨然问鼎汝一生的功业,黄州惠州亿州。

其实,对现代人来说,古人当官被贬,到底是什么感受,没有切身的体验,所以不太容易产生共鸣。 也许是没有冰冷简历内容的时间。 苏东坡说的那天是荔枝300粒,作为岭南人,不惜长久,显然很透明,要从这里理解他的心情,更是困难重重。

【快讯】听三苏祠大姐讲东坡

但李老师的解释让我感到苏轼的悲凉、悲壮感情,九死南荒吾不恨。 在奇绝冠上游泳。 为什么? 李老师融入史实中的一滴肺腑之言,说话声音恳切,听众都很感动。 这是美学中的移情,她的感情融入了苏东坡的境遇,又融入了我们的心中。 这就是主客的默契,是物我同领域,是易中天教授移情的解读,它正是利益所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情感转移到对象上,体验物我同的心理过程。

【快讯】听三苏祠大姐讲东坡

李老师的解释又是一门好课,她从孕育三苏的眉州说起。 那里有发达的印刷业,有丰富的藏书史。 但是,李老师不仅讲述三苏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创作和解读。 据她自己介绍,从江油李白纪念馆到这里工作时,苏东坡一片空白。 现在,在洋洋洒洒的吟咏之间,可以发出珠玉的声音。 晓阳问她,你觉得李白和苏东坡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李老师笑了。 他们都是旷世大文豪,李白是天下落仙,苏东坡是地上成长的圣人。 这个答案多么巧妙啊!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她多年的感悟。

【快讯】听三苏祠大姐讲东坡

在谈到“水调歌头”时,李老师说她有自己的新见解。 这句话写的是怀子由,似乎是中秋望月怀人的作品,但却是向皇帝倾诉衷肠的作品。 诚哉斯说,这里出现的不是仇恨,不是被贬海南时写的我恨,苏东坡不在意个人得失,注重天下大业,体现了黎民苍生为念的儒家人士的感情。

【快讯】听三苏祠大姐讲东坡

从李老师不到三个小时的课开始,我想我听说了苏东坡传。 在之后的采风活动中,我感受到眉山这座城市与东坡文化浑然一体。 我们说绘画的高境界是传神描写,东坡的灵魂传神被描绘在眉山的山水画间、草木间,还有亲切好客的人世间。

标题:【快讯】听三苏祠大姐讲东坡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