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5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人们之所以越来越重视中国传来的艺术,就是因为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生活日常和价值追求。 从中国传来的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密切相关的。 《根源之美:中国艺术3000年》有助于了解中国艺术浩瀚的气象,带来多方面的启发。
本书的作者庄申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史家,是中国艺术史学的重要开拓者,除本书外,《中国画史研究》、《中国画史研究续集》等著作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本书由庄申19781987年间,陆陆续续写的120余篇艺术随笔组成。 书中所有的文案都是独立的,都是热门话题,感兴趣的。 本书是一部温情的语言,以历史王朝为顺序,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开始书写,止于清代唾沫罐的进化。 分为器物、绘画、书法、服饰、雕塑和建筑等几个章节,从艺术品的风格、形式到用途,阐明了其所蕴涵的文化、历史、社会、宗教和哲学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艺术发现的内在力量。
虽然本书由艺术随笔组成,但并不意味着作者不表达其理论观点:美的存在既抽象又不具体,艺术必须依赖某一具体事物而存在。 艺术的存在,虽然形式上与文学不同,但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 在本书的自序中,作者认为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但是,从中国传来的艺术并未被古代学者整体把握。 因为各个门类的艺术不像西方那样是同等的地方,等级高低不同,诗文最高,其次是绘画和书法、建筑和雕刻等。
《根源之美:中国艺术3000年》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古代器物之美。 就像史前时代的彩陶、商周的尊鼎、战国之玉、汉代的炉、隋的陶罐、唐代的酒器、宋朝的水纹瓶、明清的家具、其他杂货一样。 这些经常荒废艺术史的行业,在书中熠熠生辉。 其理由是,不同种类的器物、不同器物的装饰,可以告诉人们它产生的时代,解读古人的生存状态和审美心。 在古代器物中,青铜器的地位尤为明显。 中国的祖先们学习了青铜器的铸造和利用,意味着历史彻底告别了石器时代,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艺术之美,但其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的新发现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诚然,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艺术是一个很大的宝库,需要不断挖掘,这对于建立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更有潜力。 (陈华文)
李志
标题:【快讯】以前传下来艺术与古代日常密不可分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