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0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桂林5月23日电题:广西彩调发源地:让大家愉快地传承剧种
作者朱柳融杨志雄
在二胡、琵琶、笛子、锣鼓等乐器组成的欢乐曲中,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彩调剧院演员林利香和合伙人唱着剧目《王三打鸟》的经典歌词:摘牡丹花,妹妹是否爱妹妹。 …
比利时《华商时报》社长罗玉宏一边看舞台上的表演和歌词字幕,一边拿起手机进行拍摄。 这是我第一次听彩调剧。 很有特色,很有趣。 从宏观上看,罗玉表示很敬佩年轻演员继承地方戏的精神。
5月18日至23日,海外中文媒体聚焦辉煌的70年·; 壮美广西新征程活动进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永福县。 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海外华文媒体,深入彩调发源地永福县罗锦镇,领略了中国地方戏的魅力。
彩调被誉为充满泥土气息的乐趣剧种,其形式活泼,贴近民众生活,通俗易懂,在广西城乡流传250多年,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个世纪,由着名演员傅锦华主演的彩调剧《刘三姐姐》曾一度在国内外巡回1000多次。
现在,由于时代的变迁,再加上老一辈彩调剧演员的去世,彩调剧的传承面临着草根出生,死在寺院的困境。
36岁的林利香来自彩调的发源地永福县罗锦镇林村,15岁跟着大叔表演村直寨。 那时彩调队每天赶路,挑选服装、道具等从这个村子走到那个村子。 林利香说,当时农村的冠婚葬祭,不能少彩调,全村都来看,经常通宵唱歌。
林利香说,彩调收入微薄,很多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而选择外出打工,不仅年轻演员苗头流失,年轻观众也越来越少。
据广西彩调团统计,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广西有2000多个业余彩调剧团,但近年来急剧减少,其艺术发展越来越困难。
罗玉宏对彩调传承的迅速发展有自己的见解。 必须吸引年轻人,用剧本文案来更新。 罗宏说,要继承彩调的优秀,表演形式也必须创新。
作为彩调的发源地,永福县致力于彩调的保护和传承。 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传承保护中心为激发剧作家专门从事彩调艺术研究、保护、传承、展演的热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建立永福彩调核心保护区,为沿途各村屯提供政策、舞台配套等支持& …
据 统计,目前该县有80多个农村业余彩调队活跃在农田地头,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传承保护中心每年演出彩调100场,共推出精品彩调剧目1~2个。
年,该县彩调团携经典剧目《王二假报喜》《王三打鸟》走出国门,演唱孟加拉达卡国际戏剧节。
/ h/]创立于1986年的茅江夏季农村彩调大会,每年都有彩调团队和彩调粉丝参加,成为彩调艺术展示的盛会。
彩调是草根艺术,演员、观众都是老百姓。 林利香表示,只有得到底层人民的认同和青睐,才能刺激演员的创作,让剧种快乐地持续下去。 (完)
标题:【快讯】广西彩调发源地:让“乐趣剧种”乐趣传承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