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8字,读完约3分钟
原题:水中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路
沉船、港口和贸易品是考古学家解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钥匙。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沉船考古成果尤为引人注目,意外水下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广东川岛海域南海一号(南宋时期)、韩国新安船(元代)、印度尼西亚黑石号沉船(晚唐)等知名人士发表了这些水下考古新成果,为海上丝绸之路
在中国海域发现的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以泉州后渚沉船、南海1号和华光礁1号为代表,三者所属年代均为中国古代海洋贸易高峰时期的宋元时期,发现地点正好在启航港、放洋之地(古人对远洋通道的称呼)和远洋航线上 从航向上看,南海一号和华光礁一号是从中国港口满载于海的商船,后渚沉船是从东南亚返回泉州的船舶,这些发现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
南海1号是迄今为止海上丝绸之路水下考古最重要的成果,这艘沉船于1987年在广东川岛海域被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到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用整个沉箱打捞沉船,被誉为世界水下考古史上的创举。 目前,南海一号的室内挖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根据考古发掘,这是满载出航、留存至今的南宋海船,船体总长约22米,宽近10米,共有14间隔室(包括艉尖室)。 船舱里有各种各样的货物代码,种类繁多,种类繁多。 另外,戒指、手镯、手镯、项链等金饰品和金叶、玉器、银押、漆器等个体品也在大量发掘中。 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船体左舷外发现的小木箱,是珠宝箱,里面有70个金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南海一号的出水文物超过14万件,被称为水下博物馆。 另外,根据最新的样品检测数据,南海一号发现了丝绸中残留的化学成分。
与泉州古船和南海1号不同,在西沙群岛海域发现的华光礁1号是远洋航线上发现的商船。 华光礁一号发现于西沙海域华光礁盘内侧,年代为南宋时期,这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学界首次在远海海域完成的水下考古挖掘工程。 华光礁1号出水遗物近万件,有瓷器、铁器、铜镜、铜钱等,瓷器产地除江西景德镇外,主要为福建窑口产品,包括德化窑、磁灶窑、福建省清窑、南安窑、松溪窑等。 华光礁一号的发现表明,最晚在宋元时期(由于水下考古的发现,最早到五代时期),我国先人已经开辟了途经西沙群岛直航东南亚地区的航线(此前受航海技术水平限制,远航东南亚进行了许多海岸航行)
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海上交流。 水下考古成果生动地展示了东北亚地区的海上交流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975年在韩国群山列岛海域发现的新沉船。 经过多年水下考古发掘,考古学家从沉船中发掘出2万多枚青瓷和白瓷、2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800万枚重28吨的中国铜币。 考古学家根据新安沉船的水刻庆元铭文铜权和使司帅府的公用青磁盘推断,其始发港应该是庆元港,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安沉船于元代至治三年( 1323年)左右从中国庆元港启航,前往日本博多港地区的海洋贸易商船,途中在朝鲜半岛新安海域沉没。
标题:【快讯】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