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7字,读完约4分钟

海外中文古籍复用后回家

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古籍从古代流传海外,对汉文化圈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体量巨大,但经过战乱,特别是近代以来,大量的中国古籍因各种原因散佗国外,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孤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学术、出版、收藏界的日益重视,大量流失国外的中文古籍以数字化、影印出版、购买等形式回家。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明确 特征,加深理解

尽管各国汉学家对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个人藏家收藏的中文古籍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研究,但海外保留的中国古籍还有多少? 在哪里? 有那些不寻常的资料吗? 至今不明。

中国古籍流向海外,由来已久。 成书9世纪后期《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着述的1579部古籍中,相当于并期中国保存典籍的1/2,数量惊人。 朝鲜半岛也保留了许多中国典籍,宋人张端义《贵耳集》中记载为&lsquo。 宣和奉使高丽者,其国异书甚丰,先秦以后晋唐隋梁的书都有,不知几千家、几千集。 南京大学教授金程宇介绍说。 漫长的古籍流传过程,进一步增加了我们了解域外汉语古籍储存情况的难度,需要进行初步探索。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年,中华书局联合国外30多个存储机构调查中文古籍、编纂书目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境外中文古籍总目次正式启动,成为十三五期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要点之一。 通过海外出版机构与汉学家的深入合作,截至今年6月,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出版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等9种海外古籍目录,涉及藏书机构14家。 其中的新发现充分证明了这项事业的价值。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中国古籍全英首屈一指,特别是古代地图、航海图等地理文献的收藏有其独特的特点。 年3月,当时担任该馆中文部主管的何大伟向来此参观的中华书局工作人员介绍了两本馆藏中文经典《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 他们在《顺风相送》中发现,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采用钓鱼岛的历史有一个副本,《指南正法》也记录了钓鱼岛的相关情况。 经过研究,这两部明代晚期的手稿是孤本,是现存最早的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直接证据。 中华书局文献影印部张昊介绍说。 此后不久,两本书在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并被纳入相关经典目录。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影印出版,嘉惠学林

影印出版可以将唯一的文献资料转化为越来越多的影印图书,为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是海外中文古籍回流的重要方法之一。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是海外中文文献收藏的重要城市,该馆专家郑炯文、沈津等人一直积极推进馆藏资源的开放利用。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合作,复印出版馆藏中文古籍,至今已有包括《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中文善本汇刊》在内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系列丛书20余种,约1000册,数百种国内珍稀读物。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年,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永明第三次来哈佛访问学。 在拜访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时,他问我是否有意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有价值的藏书古籍出版。 我欣然答应,当时提议给他编纂明清别集丛刊和明清总集丛刊,并得到了他的承诺。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凭借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的经验,徐永明以国内出版的各种明清古籍目录和哈佛燕京图书馆提供的善本古籍目录为对象,很快编制了出版目录。 由于国内古籍反复影印出版严重,在编纂时,尽量不给予重复收入。 另一方面,只要国内没有影印,尽量给予收入。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善本分集丛刊》等三种丛书随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顺利出版。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总汤文辉说:“在与哈佛燕京图书馆20多年的合作中,探索了国外藏书文献整理出版的比较有效的模式‘ 哈佛燕京图书馆模式。 简单来说,图书馆开放馆藏资源,访问学者计划邀请各国(特别是中国)学者到馆,访问学者身份进行某一主题或某一类型馆藏文献的学术整理,整理成果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模式实现了馆藏、访问学者、出版机构较为有效的联动、顺畅的连接。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人文研究做法的进步,国外中文古籍的整理方法、成果出版形式也将更加丰富,对学术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凸显。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海外回购,逐渐扩大规模

在汉文化圈,日本、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中国古籍收藏史,留下的珍贵文献最丰富。 年,在吴慰慈、袁行霈、安平秋等37位学者的联名倡议和国家的充分支持下,北京大学回购了日本大仓藏书共931种、28143本,其中有铜活字本、四库底本等珍本。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回购成为古籍回归的重要途径,其中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和民间收藏界的自主努力。

年末,从日本回流的“王勃集”残卷被中国收藏家购买。 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勃作品传记,是现存唐人别集中书时代最早、书法最好的文案之一。 奈良时代传到日本,留在千年古寺兴福寺,流传有史。 迄今为止王勃集唐只写了4种书残卷,这残卷只有12行,是近百年来的重大发现。 金程宇说。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北宋孤本《西湖结莲社集》回流的例子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上世纪末,日本学者看到这本书的复印件后发表了论文。 2007年,民间收藏家从韩国购买了这本书,但对这本书的鉴定存在争议,金程宇根据实物断定为北宋本。 经过长达8年的讨论研究,最终在年国内专家从复印、纸张、版画风格等方面判定为北宋版的孤立书。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北宋版的次经不过十余部,这本出版物刻得很美,为高丽王朝旧藏收录的诗作有91首看不见为《全宋诗》,具有宝贵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金程宇说:“这充分证明了民间力量在海外中文古籍回流过程中的作用。

一点规模的民间收藏也相继出版,惠及学术界。 年,金程宇收集了刻在日本刊上的中国古逸书,影印出版了110种、总70册、3.8万多页的《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书》,是继《古逸丛书》之后国内外最大规模的同类丛书,是多个中国本土消失或罕见的书籍版本,是该丛书版本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从五代吴越国向日本、高丽索取天台典籍时,海外的账单、访问书作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会停止。 金程宇说:国外汉语古籍回流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资料,有助于增进对历史本来面貌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华文化,也有助于增进汉文化圈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由于国外研究力度、残存条件的限制,一些少见的古籍面临着破损、消亡、研究力度差等问题。 促进其向国内回流,可以使这些宝贵的文献不消失,使它们充满活力,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的进一步深化。 汤文辉说。

张鹏禹

标题:【快讯】国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