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2字,读完约9分钟

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何瑜

三山五园地区拥有独特优越的历史文化资源、高质量的人文基础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北京的金名片。 三山园到底指的是哪里? 这张金名片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怎么形成的?

三山五园在说什么

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就是畅春园、静明园、圆明园、静宜园、清含园(颐和园)。 其中,香山玉泉山在辽金时就已驰名天下,但在干隆15年( 1750年),将瓯山改为万寿山后,被称为三山。 干隆十八年( 1753年),干隆帝创作了《凤凰脚放舟自长河进宫》的诗,其中有四方波光撩袖、三山烟霭护壶州之句。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五园称呼的出现,最初是爽快的春园。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康熙帝根据原明武清侯清华园改建为畅通的春园,二十六年( 1687年),康熙帝驻在畅通的春园后,写下了《畅通的春园记》。 三十一年( 1692年),康熙将顺治玉泉山澄心园改为静明园。 康熙晚年,赐皇四子胤禛花园名圆明,即后来的圆明园。 干隆11年( 1746年),干隆帝将扩建的香山行宫命名为静宜园。 十六年( 1751年),还提出要将万寿山行宫建成清含园,设立总理园务大臣,兼任静明园、静宜园事务的宗旨。 据此,上述三山和重叠的三园,作为内务府管理下的官,在官书和官员口中出现频率,两者可以单独录用,也可以一起录用。 干隆控制诗有《玉河进舟至玉泉山作》《仲夏玉泉山静明园作》《清含园即景》《新春万寿山清含园即景》《秋日游香山》《初冬游香山静宜园作》等。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但是,清时,三山五园一旦建立了整体名称,就会变得非常晚。 《补竹轩文集》中记载,咸丰10年(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侍奉皇子读书的武士读学士鲍源深于9月初,夷人焚烧了五园三山。 为什么园在山前,是因为在封建社会,清帝园的理政中心不在山(三山),而在园(畅春园、圆明园)。 清朝以后,民间顺口的三山五园代替五园三山使用,指京西皇家园林也是自然的事件。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三山五园形成的历史背景

今天的三山五园,其历史背景无疑值得认真研究。 先从幽云十六州开始吧。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天下大乱,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代。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得到辽国的支持,割让了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位于山西北部、河北中部及京畿地区,即中国北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 这件历史性的事对中国的历史潮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契丹统治者将幽州(今北京)定为五都之一的南京,改名为燕京。 从此,北京开启了千年中华帝都史。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对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幽云十六州不在汉族王朝的控制之下,意味着他们不需要穿越燕山的险阻,就可以以华北平原北部为根据地制约和控制中原。 因为对汉族王朝来说,失去了从燕山到山西高原北部的一切天堑,以前流传下来的北方长城防线被废弃,随时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辽后的金国,将燕京变为都城,在都城西北依山附近建设玉泉山、香山等8处行宫,被称为西山八院。 离玉泉山不远的香山,在辽代建立了香山寺,在金章宗的大定年间扩展,改名为永安寺。

但是无论辽还是金,最终都没有统一天下。

从 到元8年( 1271年),忽必烈以国号为大元,明确了现在北京是大都会。 忽必烈最初选择的都是金莲川,以燕京(今北京)为都。 金莲川位于内蒙古正蓝旗滦河上游一带,水草丰美,历史上是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 第二年,忽必烈又以都城为大都会,以都城为避暑夏都,形成了两都制的格局。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燕都位于雄要,北靠山麓,因此南控南北,南可得天下。 宋朝以后的一千年间,辽金元明清五朝的都城,都在现在北京。 其中少数民族领袖主政的时间约为3/4。 所以,今天的北京地区,历史上是北部游牧和渔猎民族,是中原农耕民族碰撞融合的交汇点,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基地,也是全中国少数民族的凝聚之地。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擂钵催生三山五园雏形

辽金时代,今天的香山、玉泉山一带已经出现了第一座皇家寺院,是皇家狩猎、驻踌躇之所。 显然,这与在北京建都的北方少数民族有直接关系。 来自这些草原的游牧民族,以前就流传着4点钟巡逻的擂钵制度。 擂钵是契丹语,相当于汉语之行。 《辽史·; 卫志》说,因为适合治疗,秋冬严寒,春夏避暑,水草相伴,捕鱼,岁以为常,四点各有所行,所以被称为擂钵。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这些北方民族的统治者,由于不适应北京炎热的夏天,以及安抚草原上残留的贵族首领,产生了候鸟式的二都巡幸制。 南夏北,冬今京都理政,夏回草原之都工作。 典型的有元朝、史载: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会(今北京),开平府为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每年4月,缠绕北草的绿色,幸运的是为了避暑而开车,给了它宗戚,马也变成水草。 8月草枯萎的话,大部分都会开车。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历史上,辽金元三朝统治者从首都通往边疆草原的辇道,首先从海淀镇过青龙桥,出西北居庸关,经过延庆到达。 这是因为金代的明昌苑、古台、元代的香水园、凉殿等,辫路两侧建设了大量的行宫和苑。 距离现在的北京城最近的路边行宫别墅集中在玉泉山和香山一带。 辽圣宗的情况是在玉泉山建造行宫。 金世宗时在香山建立行宫和永安寺。 元朝统一是这样的,先是忽必烈在玉泉山建昭化寺,然后是原文宗在玉泉山和瓮山之间,建了大承天保护圣寺,形成玉泉流海润,金刹倚云翔的风景圣地。 这些行宫别墅被选中的地方是帝后往来塞外的休憩之地,也是王室从北京狩猎的首选地。 史载:承安3年( 1198年)金章宗幸香山,8月猎香山。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总之,今天的三山五园,其历史形成过程与北方少数民族长期以来的这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山五园终于成为清王朝的中枢之所

清朝的统治者也忍受不了北京夏天的炎热。 顺治7年( 1650年) 7月,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都城古老,地下水咸,春秋冬季节尚可居住,到了夏月,黄暑尴尬。 也可以考虑仿照辽金元在关外建山城,来避暑。 被他的死缠住放弃了。 康熙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建设了畅通的春园,开创了清帝园理政的先河。 四十二年( 1703年),康熙帝扩建承德上营行宫,最终形成了著名的避暑山庄。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与元朝的两都巡幸制不同,从在踯躅春园开始,清帝将宫廷和苑融为一体。 若干隆帝称京师紫禁城为法宫,其诗有“西直门外”,内言:为修夏祸法宫旋,徐步轻抬大田。 而另一首《下令皇太后安,后驻扎御园之作》诗,后撤即苑宫成小驻,明窗书史静堪论。 将圆明园称为苑宫,也就是园林紫禁城。 另外,康熙帝每次去承德,和元世祖一样,都是四五月,回北京的时间通常是九月,所以把热河行宫命名为避暑山庄。 但干隆一朝不同,每次干隆帝去承德都是7月,回北京的时间也是9月,明显不是避暑,而是强调秋狝。 但是康干二朝,清廷借避暑山庄和木兰秋狝这个舞台,笼络和控制蒙古贵族的统治方针,与元朝相比是非常出色的。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康熙帝突破辽金原统治者,只将香山、玉泉山一区作为狩猎和巡幸之地,长期在该园居住理政,形成了大清王朝的中枢。 雍正帝即位后,将赐园圆明园扩建为御园,在大宫门前建造六部九卿等朝房,进一步充实园居理政机构。 干隆继位后,在扩建圆明园的基础上,于干隆十年( 1745年)建造了长春园。 32年( 1767年)将原庄亲王允禄授予园熙春园收入御园(遗迹今清华大学校园内)。 三十四年( 1769年)重新收养孝贤皇后的弟弟、大学士傅恒赐园,改为绮春园。 四十七年( 1782年)将原赐园淑春园改称御园春熙院(遗址为今长春园北壁外海淀二河开地区),形成了干兴盛时的圆明五园。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而干隆十二年( 1747年),干隆帝将香山行宫扩展至二十八景,命名为静宜园。 16年( 1751年),为庆祝皇太后60岁生日,由人建造,犹如天开的万寿山清含园建成。 18年( 1753年),玉泉山静明园扩展到16景。 然后嘉庆帝精心扩建了美丽的春园,形成了没有结构自然妙趣的30个景观。 此后,道咸两朝除春园荒废外,其余各园,特别是圆明园,仍在建设中。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从顺治到咸丰,经过七朝二百多年的建设,北京西北这片风水宝地上,以圆明园为核心,耸立着周边众多机关、军营、皇室寺院、皇子公主和王公大臣提供园等长达二十里的清代三山五园景区。 她在历史上是清帝及其王公大臣们园居理政之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枢纽之地,是中国历来传承文化精髓的荟萃之地,是世界园林建筑的集锦,是中外文化、中国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舞台,也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教科书。

【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标题:【快讯】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