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3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摩崖造像被水淹没36年来第一次日晒

白河佛爷湾摩崖造像系调查注册文物项目文物部门正在开展调查研究

长年被水库淹没,白河佛湾的摩崖造像至此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最近,延庆区白河堡( b )水库不断向下游输水,随着水位的下降,这座摩崖的造像逐渐露出水面。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这是白河堡水库蓄水36年来,佛爷湾摩崖造像首次出现。

【快讯】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白河堡水库佛爷湾全景

打入桩的圆孔

出现了隐灭36年的摩崖造像

白河堡水库位于延庆区东北部,距离北京市区约110公里。 近日,记者北青报到访白河堡水库,乘坐巡逻船前往被称为佛爷湾的水域,观看了花岗岩崖壁出水不久的摩崖造像。

个浅浮雕的造像排列在同一个岩石上,形制量相当,都是坐着的,每体高约1.7米,宽约0.8米。 左边的石像不清楚。 中央的石像隐约可见轮廓。 右侧石像保留得比较好,石像为双耳垂肩、短颈,穿着通过肩的外套,裙子在胸前打结,双手在腹前交叉,阴线拉下衣服褶边,下方承受莲花王座,背后有浮雕的头光和背光。 石像前放着新鲜的苹果,供着水库的工作人员。 北报记者观察到石像周围有明显的斧头割伤,以及用于放桩的方孔和圆孔。 右侧石像上端斧头的刀痕上刻有石匠二字。 佛像左下的刻印有些模糊,只能辨认安马两个字。 两种字体都是自由的。

【快讯】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水位下降16米的石佛可以看到日照

摩崖造像是如何成为水中文化财产的? 北青报记者称,1983年竣工的白河堡水库,是白河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水最高达6000万立方米以上,摩崖造像至此被淹没。 白河堡水库工作人员鲁冰玉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10月1日前后,水库开始向下游输水,蓄水量减少到800万立方米以上,水位下降16米。 石佛至此重新见到了太阳。 鲁冰玉供认在白河堡水库工作了20年,经常从当地老人那里听到佛爷湾的故事。 这是他第一次目击这座石像。

【快讯】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画面右侧的摩崖造像保留得比较好,左侧像和中间像有点模糊

摩崖造像旁边还有安、马两个字

石像可能从元代现在的水位维持一年

这件事引起了延庆区文物管理的关注。 延庆区文管所副所长海宽表示,他的同学在白河堡水库工作,10月中旬给他发了石像的照片。 他立刻和同事到现场调查,发现这是延庆区多年来调查登记文物白河佛爷湾摩崖的造像。

由于石像多年被淹没,海宽在延庆从事文物工作已有14年,这是他第一次目睹白河佛湾摩崖的造像。 延庆区文物部门的在职同事,没有人目击过这座摩崖的造像。 海宽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的父亲是秉银,担任过延庆县文物管理所长,到1983年为止没有建设白河堡水库,在进行文物调查期间,老父目睹过白河佛湾摩崖的造像。 1983年水库建成,1984年蓄水,石佛没入水中。

【快讯】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在延庆区文物管理的文件中,北青报记者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白河佛湾摩崖的造像。 经过30多年,浮雕的立体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海宽解释说,从目前情况看,水流对摩崖造像的影响与气流相同,但幸运的是白河堡水库的水流比较缓和,对石像的冲击较小。

【快讯】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石像来自哪个历史时期? 为什么脸上缺少细节? 根据海宽的研究,石像位于悬崖壁上,附近是明代靖安堡,辽、金、元三代,这里曾是御路的一部分,被称为黑谷路。 元代尚佛在这条御道两侧有很多佛像石刻,用形制评价,这座石雕很可能来自元代。 从石像的面孔来看,不排除历史上被人破坏了。 根据海宽,白河堡水库目前的水位,预计还能维持一年左右。 其次,他们请石刻文物专家进一步论证这座石像的断代、保护措施。 (记者崔毅飞)

【快讯】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郭成

标题:【快讯】摩崖造像淹没水下36年重见天日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