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尽管2009年年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被期待为“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快速发展中国家的谈判角度尖锐对立,大会并没有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年4月、6月、8月、10月已经分别进行了四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每次会议都能看作是坎昆会议前的预备。但截至目前,坎昆会议的前景依然不乐观,发达国家与快速发展中国家角度的严重分歧依然存在,而且多方认为,这一分歧并不大可能在坎昆会议上得到比较有效处理。

也就意味着,坎昆会议很可能重蹈哥本哈根会议覆辙,又是一次“令人失望”的气候大会。但正如访华的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司总司长jos delbeke所说:“我们可以在坎昆做的是,在一系列适应方面做一点具体的决策。”坎昆会议仍然有其积极作用。

坎昆会议争议所在

快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争议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由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中,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一直占据了绝大部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留期为140年,因为此,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大部分温室气体仍在存留期内,并在继续对现在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这就引起了一个不可不使的矛盾——首要由发达国家造成的气候不利变化,却使快速发展中国家正在遭受同样甚至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因为此,快速发展中国家认为有必要一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大体上,不仅要求发达国家为以前的排放“埋单”,并且比较有效区一个个地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排放”与发达国家的“奢侈排放”,保护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权。

但是,发达国家有其不同的声音。比如,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展望》——“中国去年已经超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花费国,同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由此,多个发达国家认为,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中国必需有相应的担当,中国应该承担与发达国家一样的减排任务。欧盟同样认为,“全球排放中欧盟占15%,中国占20%,美国占20%。所以当我们讨论全球协议的时候,全球这两个最大的排放体也需要采取行动。”其他快速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大国,也同样身处“需担负更大责任”之列。

来自荷兰的国际碳购买商中国碳基金(荷兰)北京代表处吴宏杰先生认为,中美之争不可不使的将成为坎昆会议上的焦点所在。对比中国的批评大多在于实际排放量和承担责任上的差距,对比美国的批评则在于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却一直回避相应减排责任和公约约束。这与其说是中美之争,不如说是快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减排责任之争的集中体现。

决小不决大

正是由于如此大的争议存在,中国碳基金(荷兰)吴宏杰先生认为,坎昆会议可能并不会达成有大方面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在小的具体方面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一句话就是:坎昆会议“决小不决大”。

比如发达国家对于快速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年11月5日,中国驻法大使馆代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法国全球环境基金在巴黎签署了“中法农村清洁快速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试点与能力建设”项目合作协议。该合作协议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中法双方签署的多项经贸合作成果之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必要在农林项目上开展比较有效的减排项目,本次的合作协议正是发达国家支持快速发展中国家减排的美好写照。

然而,目前快速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的首要从业,越来越多的还是依赖自己的力量,并没有从发达国家那里得到比较有效支持——而这则是之前的议定书中确定规定的,发达国家却并没有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如果通过比较有效的技术和资金的援助,快速发展中国家能够学习和使用先进的减排技术和手段,必定能够在目前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的减排,而这也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碳基金(荷兰)吴宏杰先生认为,由于哥本哈根会议给联合国机制和全球气候变化前景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次的坎昆会议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树立对于气候变化和关联政策前景的信心。而且通过坎昆会议,还可以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资金和关联技术的比较有效进展。(来源:中国电力网)

(责任:刘阳禾)

标题:“坎昆会议 仍将有所作为”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j/3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