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9字,读完约7分钟
原标题:体育文学从“冠军”走向何方?
目前,体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 8月6日,宁泽涛在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金牌,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孙杨获得了最有价值的选手。 田径世锦赛将于8月22日在北京开幕……
人们关注着体育赛事、体育明星,但体育文学作品逐渐被遗忘。 除了冠军选手的自传和个别的非虚构作品外,几十年来,我国体育主题的素材文学作品乏善可陈。 孩子们热衷的,大人记忆中的《灌篮高手》《足球少年》都是日本漫画。
除了虚构之外的作品曾经很辉煌
辽宁大学出版社在年出版的《中国体育文学研究》一书中,将体育文学分为体育诗、体育小说、体育报告文学、体育网络文学几大类。
“大学生们挤掉了鞋子,路边的河里漂浮着几十双鞋。 人很多,我被男排选手夹在胳膊底下进来了。 进入礼堂找不到选手们了。 我从东向西看,被学生们举起扔了出去。 ”。 这句话来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 这部描绘女排的作品获得了全国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长期以来,报告文学是体育文学的首要表现形式。
我国体育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通常被认为是理由“扬眉剑出鞘”,主人公是中国女花剑选手栾菊杰。 牦牛菊杰那年获得了第29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亚军。 作品再现了牦牛菊杰拖着剑道剥皮拆肉的手臂多次比赛的场面,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曾在全国掀起“学习菊杰”的热潮。
当时40岁的作者的理由也因这部作品而一举成名。 7年后,他的另一部体育报告文学出现了——“倾斜的足球场”,讲述了1985年5月1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足球赛,中国国家队在能以平局出线的情况下,以1:2的比分败北,世界杯 关于同一话题,刘心武写了《五一九长镜头》。
但是,在当时的文坛上,很少见到“倾斜的足球场”之类的反省类的报告文学。 大部分体育报告文学,依然遵循“冠军文学”的老路,写冠军、写冠军,大部分文章留给赛场成功者,对普通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描写甚少。 当时的体育诗歌原则上也遵循同样的模式。
即使是非虚构体育主题的素材作品,在这20年间,中国作家也没能做出满意的作品。 反观20年体育的飞速发展令人震惊:更多的中国运动员站在世界顶级赛事的领奖台上,更多的普通人成为了体育爱好者、参与者。 像我们这样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难道没有值得记录的好故事吗? 难道这样的作品真的没有市场吗? 显然不是这样
冠军自传有商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体育报告文学没落,电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不用看报告文学本身,就能领略体育明星的风采。
“中国女排夺冠的时候,真的是万人车道,大家都在读她们的故事。 ”。 当时在大学读书的孙霞告诉记者,宿舍的女孩从头到尾看了很多次鲁光的“中国姑娘”。
那个时代,体育对国民来说有意义,不仅限于体育本身。 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努力为国争光,对许多人来说有激励意义。 正如吕光在《中国姑娘》中所写的,女排夺冠后,很多人高呼了那个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这也是体育文学在80年代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对体育的关注,从过去的“谁能夺冠”到后来的“享受竞技体育”,充满激励色彩的报告文学,自然会褪色。
但是,网民对体育主题素材和运动员的兴趣并不会因为这些变化而消失。 越来越多的网民喜欢阅读运动员自己写的作品。
2004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我的世界我的梦》一书很受欢迎。 这本书是姚明的自传。 英文版书名为《姚:两个世界的生活》,中文版比英文版文案多一点,关于奥运会的文案多一点,这是当时新闻网民更在意的。
由于姚明自传的成功,体育文学进入了“自传时代”。 此后,许多有名的运动员相继发表了各自的自传。 200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跳水运动员田亮的自传《最亮的10米》,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网球运动员李娜的《独自登场》,同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体操运动员刘璇的自传《璇木》……
“运动员之所以能出自传,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他们因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成为了舆论圈话题人物、公众人物。 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获得冠军,但能出自传的人寥寥无几。 ”出版界人士告诉记者,图书出版周期长,出版这本自传,运动员未必能赶上碰巧夺冠,体育比赛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因此运动员自身必须有很高的知名度。
原创作品长时间空白
由于体育自传的火热,出版社也热衷于出版海外选手的传记。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迈克尔·乔丹》、黄山书社年出版的《梅西:传说之路》等。
在传记热的背后,体育原创小说和原创漫画长期以来空对白,以普通运动员、体育爱好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非常罕见。
从事体育教育的老师告诉记者,体育主题素材空小白与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无关。 “运动员大多由职业体育学校培养。 他们接触文学艺术的机会很少。 外面的人知道他们成长故事的机会很少。 运动员和普通人,生活没有交集。 ”。 在这种情况下,选手很难写自己的故事,外面的人也很难写选手。
“孩子们每天的训练都很累。 有时候,我的课可以让他们睡一会儿。 很难说严格培养他们的文艺特长。 ”在体育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杨老师对记者说:“假期体育学校的学生也经常不休假,必须进行训练,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
欧美、日韩以前流传下来的体育文学一般套路是:主人公是普通高中或高中的运动队,从基础选手开始,经过努力,最终成功。 这样的故事类型不适合国内体育文学的应用。
“我们需要激励人心、以向往的体育为主题的素材作品,所表现的生活也应该丰富多彩,不仅要有比赛和训练,还必须有丰富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这是作者和网民的共识。 在这些方面,日本漫画做得很好。 我们的作者是写实的,没有人看,处于虚构无法书写的不自然的状况。
一般来说,体育类电影多由文学作品改编。 曾经风靡中国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是由石森章太郎的漫画改编而成的。
在中文圈,以体育为主题的素材电影近年来表现不俗。 以前评价率很高的“翻滚吧! 信》《激战》等正在上映的是《破风》,不久也有陈可辛导演的《李娜》。
“嫁接”成为了这些作品的成功因素之一——“青春”“功夫”“爱情”“喜剧”等元素交织在一起,不仅夺冠,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追逐梦想的历史,感动了我们的是努力赢得胜利
这样的成功经验,对体育主题的素材文学作品有参考价值吗?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蓝海现在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寻求突破,将体育主题素材带回网民的视线。
标题:“体育文学从“冠军”走向何方?”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j/3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