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11字,读完约11分钟

●过去5年,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下跌开始调整,相应的房地产投资明显下降,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新常态”下将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预计四季度gdp将比去年同期增长7.5%,回归政策目标,全年gdp增长率7.4%左右。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

晚了一点整体好了

整体经济“在忧虑中喜悦,在稳定中良好”。 我国经济在二季度企业稳定回升后,再次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8月份工业、投资、费用等数据下跌,引发了众多外国媒体“歌曲空中国”。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略有放缓,但结构指标明显改善,总体呈现“忧中带喜、稳中好”的态势。

增长率略有下降,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三季度中国gdp增长7.4%,其中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增长率分别为7.4%、7.5%、7.3%。 三季度同比增长率降至一定的去年高基数的原因,从环比来看,三季度gdp季度环比年率约为7.8%,仍处于合理区间。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46.7%,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 二是诉求结构继续改善。 第三季度最终支出贡献率为48.5%,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高7个百分点。 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 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差为2.59,比去年同期缩小0.05个百分点。 四是区域结构持续改善。 中西部各经济增长指标快于东部地区,地区间快速发展差距缩小,协调性增强。五是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 第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减少4.6%。

物价水平稳定下降,就业形势稳定。 第三季度中国居民上涨2.1%,其中9月上涨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跌1.6%,连续31个月下跌的商品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0.3%,去年同期上涨8.6%。 服务业快速发展,单位gdp吸收就业能力增强,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在“新常态”下还具备

维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

三季度我国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出现波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短期经济波动并不代表中长期快速发展方向。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仍显示出巨大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巨大的回旋余地,仍具备维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条件。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 年将是全面改革的“推进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未来改革路线图、时间表进行了全面部署,加快了财政、金融、行政、价格、城市化等行业改革的步伐,这将极大地激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激发公司特别是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将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作为我国现阶段,权重极高、综合性极强、产业间关联效应最明显、生产要素最集中发挥作用的新型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在增长点。 新型城市化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就业提高收入促进费用,给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以及服务业快速发展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诉求,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重要动力。

三是地区差距使我国经济不遗余力地旋转。 我国是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经济差异、差距较大的快速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城乡快速发展一体化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协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合理流动生产要素,城乡沿海地区失去比较特征的产业在农村和内陆取得了新的特点,更是一个产业,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这种地区间产业梯度的转移和带动效应将在大国产生新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巨大回旋。

四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国民储蓄率下降,但仍明显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水平,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资金、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综合特征

五、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在运用空之间。 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不仅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且应对比较有效的诉求不足、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调控能力和应对许多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财政金融风险在增大,但从整体来看,我国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空区间,国家资产负债总体安全,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结余均在安全线以内。 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高,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充足。

经济运行中的五大风险

必须严密警戒

是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开始出现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房地产领域总量大、产业链长、相关范围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过去五年,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下跌开始调整,相应的房地产投资明显下降,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改变。 我国制造业过剩产能表现出领域广、绝对过剩度高、持续较长等优势,截至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1个月下降,追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连续31个月负增长的记录,持续下跌一段时间。 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当时包括居民费用在内的价格全面下跌,但这次只是工业产品价格下跌,这说明我国产能过剩不是诉求不足造成的,越来越多的是体制改革滞后的结果。 大量资源固化在产能过剩领域,抑制了战术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增加地方性债务负担。 经过几年的大量举债,地方政府进入了债务高峰期。 另外,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放缓的情况下,稳定经济增长只能增加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继续向银行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寻求融资,一方面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新增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从而获得其他领域的资金

四是公司融资价格高。 产能过剩领域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利率缺乏弹性的部门巨大的资金诉求抬高了资金价格。 房地产市场回调和部分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上升,金融机构和公司流动性偏好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产品和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分流部分资金。 由于金融资本“趋利避虚”,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的下降不能比较有效地传导到资本市场,公司融资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和中小企业的生产活动。

五是财政金融风险加大。 房地产调整、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相关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实体经济问题开始传导到财政金融行业。 融资难融资高,但部分地区非法融资现象抬头,部分地区还很严重。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也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上升。

第四季度经济有望维持阶段性稳定的通货膨胀

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但9月经济指标上已经出现了企业稳定的迹象,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新常态”下将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 另外,去年4季度的低基数也有利于增速的回升。 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5%,回归政策目标,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在7.4%左右。

具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持续下降。 预计房地产投资将在“无库存”的压力下持续低迷。 制造业投资受内需拖累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面临去年高基数影响的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5.5%。

社会名义增长率基本稳定。 房地产相关领域的支出增长率依然放缓,社会支出名义增长率因内需疲软而小幅下降,但通胀下降带来的收入效应有助于支出增长率企业稳定,预计年名义支出增长率将维持在12.0%。

cpi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涨幅依然维持在低位。 剩余效应逐渐减弱,农产品供应旺季即将到来,食品价格下跌将使四季度cpi维持在低位,预计11、12月回升。 全年cpi比去年同期增长2.1%,ppi同比减少1.7%。

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手段

以“生态”“民生”为动力

三季度略有重要经济指标波动,但短期经济波动不影响中长期经济改革,目前仍要保持宏观调控的定力,继续通过“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改革激发市场内部活力。

首先,以“改革、开放、创新”推进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政策也有更大的发挥空之间,改革的核心是激发市场活力。 在传统的行政行业中,必须引入ppp原理,发挥市场的作用。 要在原有的半市场化、垄断性质的领域、行业引进市场力量,如运输、能源等国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对公司的市场约束。 为了减轻现有市场主体的负担,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整体扩大市场容量,例如相继推出各种税费减免,简化行政登记审批流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二是开放市场空之间。 “开放”是双向开放,不仅是积极向民间资本、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也是努力实现海外市场向中国公司市场开放,只有双向开放才能最大限度地开拓市场空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三是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 最近的经济数据表明,要素驱动以前的传统领域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率在下降,用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势在必行。 “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的源泉是制度,制度创新的原动力是改革。 习主席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的快速发展战术,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最大限度地释放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的巨大潜力。”

其次,以“生态”、“民生”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以改善“生态”、“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将新技术引入生态产业。 快速发展生态产业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形成低碳、能源循环、资源再生,生产高效的生态产业系统。 通过改造以前传入的产业,使生态产业渗透到各行各业,使以前传入的产业在生态高新技术的洗礼中脱胎换骨,从而迅速发展生态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主导产业。

通过开放促进民生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合理监管的前提下,适度开放教育和医疗行业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 多次在保障房、商品房双轨下“有住处”,商品房在市场上调节,保障房方面,政府计划组织生产建设,关键是加快棚户区改造。

最后,更加关注“经济快速发展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在全球化时代,未来的中国必须从多年的比较中关注经济增长的总量、生产能力和增速,从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关注中国经济的质量和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的提高。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未来实现“强国富民”的关键。 必须将“国际竞争力”作为衡量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新视角”和“新尺度”,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保持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生命力。

(执笔者:黄剑辉、王阁、习文)

(责任:余明彪)

标题:“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在7.4%左右”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j/3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