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9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有必要通过团体游提高顾客的维权意识
基于网络时代社会交流平台的新型旅游营销越来越火爆,各类俱乐部、驴友会、培训机构通过微信群、公众号、论坛等群体进行了更多的行为,他们为游客 这个表面看起来像是一次潇洒的旅行,但背后充满了暗潮。 在暑期旅游旺季,业内人士要注意保持警惕,关注经营者资质问题,提高维权意识,警惕这类产品背后隐藏的低价团、免责声明、强制费用等陷阱。
组织者玉石混淆
旅行的坑有多难防止?
在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靖安派出所近日发布的事件中,警方小王看到7月中旬向朋友圈推荐低价游的照片后,点击查看,显示的地点正好是自己迄今为止想去的景点,旅行全程费用几乎不自费 王先生有点动心了,按照照片上刊登的消息联系了客服。 客服现在是旅游旺季,所以正在大促销期间。 如果王先生马上下单的话,大人只需要2500元。 家庭团体的话,孩子只需要1000元。 王先生马上向家属团报告,微信向顾客服务汇了6000元。 几天后,当小王想询问旅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时,他发现很难联系上旅行团的客服,小王意识到被骗了,于是报警。
另一方面,在另一个7月发生的非专业户外探险引发的驴友遇难事件中,驴友也在论坛上发布了募集帖子,共计募集38人。 每人58元,包括往返巴士费、领队费、保险费。 据参加活动的驴友介绍,现在微信里、论坛上这种形式很普遍,比如在搭建的微信群里,通过熟人互相拉人,在组织者群里发消息,群友付钱报名参加,组织者联系车辆进行响应。 事实上,这样的组织缺乏旅游经营资格,运营也不专业化。
随着微信的普及,老年人也再次成为受骗的重要群体。 最近,杭州萧山和老人参加了100元安吉一日游,高价买了两张乳胶床垫和一台山村企业品牌电风扇,但这一日游最终花了4000元。 郑州夫妇此前也在微信群里申请跟团,结果花了几千块钱,捡到宝贝发现后以为被骗了。 这样的旅游团是差不多的路线,用低廉的旅行费用吸引中老年人,通过层层诱惑、洗脑,让他们花钱购物,等着顾客费心回来,维权也不容易。
禁止经营边球
新的旅游经营模式亟待规范
实际上,去年,文旅部比较了全国的旅游市场秩序,在暑期整治期间确定下来。 户外俱乐部、微信群、保健品企业、培训机构等无旅游资质的组织和个体,经营旅行社业务是违法行为,是专业维修的要点。 但是,一点点的个体和组织机构打边球经营的现象依然很普遍。
现有的法律法规,首要的是《旅游法》和《旅行社条例》,规范的对象是正规经营的旅行社,其他组织和个人经营旅行社相关业务的,没有特别的法规,可以进行规范化,经常在发生问题后被发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李宏指出,从逻辑上讲,注册或备案的公司被列入管理对象是合理的,对比未注册或备案的经营行为往往无从下手。 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实际上在包括微信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微信公众号等社会交流渠道发布的旅游产品中,大部分顾客对经营者的运营资格认识模糊,他们没有识别合法或违法的知识和意识,非法经营成长空间
标题:【快讯】“组团游”兴起 客户维权意识亟待提升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ly/1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