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4字,读完约1分钟
作为 民国有名的十字路口,柳溪十字路口中最有名的是柳溪茶楼。 民国时期,袁朗如人在距离城堡十余里的普明寺(建于明成化初年),将数百株大柏砍伐用于柳溪茶楼的建设。 由于新街(今为公园路)东段与翠花街拐角处有柳溪茶楼,翠花街命名为柳溪南街、北街。
↑ 翠花街(旧柳溪北街位置)
明清两代的城市建设分界线
明朝古城旧址绵州城垣西临安昌河与涪江故河道汇合,东部和北部城垣现位于涪江干流中心。 《绵阳市城乡建设杂志》指出,绵州市政建设规模空前是在明代。 明宪宗成化元年( 1465年)知州宁鸿雄踞石城九里,长、宽均超过二里。 从明孝宗弘治元年到18年( 1488年至1505年),知州江洪增修理外围,挖掘护城河。 从明宗嘉靖元年到四十五年( 1522年至1566年),安棉兵备道方担任狭长的堤护城,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 明朝西城城墙以顺城街、翠花街为界,西门在徐公祠的左前方,东门、北门今涿江河心。
清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水毁城郭三分之二,街道名称未考,但明朝绵州仍有十四条,均为土路。 据绵州通汤毓良介绍,据考证,明朝西城城墙以顺城街、翠花街为界,翠花街为明代西城墙根,因水拓建城郭清代城市,顺城街、翠花街成为明清两代城市建设的分界线。 在明成化六年制明代绵州的城墙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西离城墙很近的地方有顺城街和柳溪南街。
↑ 民国时期绵阳县志图(翻印于绵阳市城乡建设杂志)记载为柳溪南、北街
民国17年( 1928年),袁朗像绵阳县知事。 在如上任的第二年( 1929年),与县绅廖钱庭倡导者在北街中段,拆除了钟姓宅院(今四中和南华宫商场之间),重新拓宽了街道(后来更名为新街),直奔翠花街。 其中轴线通棉花街(今红星街北段)新形成的十字街口开辟了绵阳旧城改造的先河。
柳溪十字路口最有名的是柳溪茶楼,柳溪茶楼在翠花街。 将翠花街改建为柳溪南、北街时,袁朗如在离城十多里的普明寺(明成化初年建成),将数百棵大柏砍伐用作新街与翠花街交叉口建设的柳溪茶楼(二楼木楼,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县总工会驻地),未使用木材位于李杜祠以南、李杜祠以南, 正新街(今为公园路)东段和翠花街拐角的柳溪茶楼,翠花街命名为柳溪南街、北街。 汤毓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整个翠花街卖饰品和花的人很多,饰品多为翡翠、翡翠、花… … 翠花,这就是翠花街名字的由来。
标题:【快讯】绵阳柳溪街变迁:始于明朝的老街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ly/1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