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1字,读完约1分钟

从新疆阿雷泰地区的富蕴县出发,路边金黄色的树木和群山不断往后退去,不久就到了可可托海镇,可可托海矿区的遗迹就在这里。

20世纪50年代,由于中苏合作采矿,许多苏联专家和各地采矿工人来到可可托海,小镇越来越受欢迎,那个年代不常见的自行车,各种小商品在可可托海很平常,西部小上海的称呼。

20世纪末,可可托海停止采矿,城镇依托矿区遗迹和自然风景迅速发展旅游,矿山、矿井向游客讲述了当时的传说。

号矿脉:

稀有金属矿物的天然博物馆

进入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最先造访的是三番矿脉。 直径500米的坑像巨大的漩涡一样嵌入群山中,最深处达到350米,给予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号矿脉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其稀有金属资源量占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矿床的90%以上,埋藏的稀有金属种类丰富,我国《稀有金属矿产地质调查规范》所列8种稀有元素就在此。 目前,三号矿脉累计探明矿产80种,其中稀有金属矿产26种,被誉为稀有金属矿产的天然博物馆。

【快讯】“西部小上海”变身旅游小镇

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号矿脉为中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等国防军事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材料,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英雄矿功勋矿。

这是我的祖父、父亲和我,是一家三代人工作生活的地方。 核心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运营部经理谭胜利告诉记者,当时工作困难,矿区全员加班工作。 爆破工人买迪·的茄子和同事为了不误工期,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了故障,因为没能出矿井而被爆破了。 在核心托海的任何时期,买迪说得最多的就是苦我们也不能折磨国家,卡我们也不能建立卡国,难我们也不能为难国家。

【快讯】“西部小上海”变身旅游小镇

三号矿脉以南500米为阿依果孜矿孔,当时采矿工人辅以锤子、钢蜡、十字镐、铁锪等小型机械设备,对阿依果孜进行坑道开采,形成隧道般的常规矿孔,长约800米,

洞外温暖阳光照射,站在距离开口部还有5米左右的位置,寒气逼人。 工作人员说,冬季洞穴内的温度低至零下30度40度,当时的采矿工人在这样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工作。

孔中有多个像地下迷宫一样交叉的通道。 巷道岩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跳蚤的痕迹和层次分明的矿脉。 到1964年左右,三号矿脉转为露天采矿,阿依果孜矿洞停止开采。

地质陈列馆:

珍藏着世界上罕见的艾尔吉苏石

从三番矿脉往里走,很快就会看到黄壁白顶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物。 那是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建于1957年。 其前身是可可托海矿区工人俱乐部,建设时是矿区最大的建筑,是目前新疆最完备的俄式建筑。

陈列馆的展品以3号矿脉开采的突出优势矿物标本为主,不少展示当年采矿情况的老照片。

在旧照片中,记者看到两名空气钻机工在干钻,没有戴防护用具。 据解说员介绍,可可托海当时执行了保证两弹一星原材料正常供应等任务,工作人员非常紧张。 矿区打干钻头会飘起漫天的粉尘,即使戴上防护口罩,矿工们鼻子里的粉尘依然团成一团,有时防护口罩无法呼吸。 为了抓紧工作,摘下口罩通气的间隙也不会停止工作… …

标题:【快讯】“西部小上海”变身旅游小镇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ly/1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