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图为绵阳市三县发现明清时期文庙建筑的基础地。 绵阳市博物馆提供
中新网绵阳1月18日电(杨勇·吴功斌饰)根据现场外露的基础结构及其分布,这两座建筑基础所在地是明清时期潼川府文庙的一部分,现存基础所在地为明清时期遗存。 18日,在绵阳市3个县城拆迁市场,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伍经过半个月的抢救进行发掘,首次出现了基础所在地的规模轮廓。
去年12月,3座县城老东门市场被拆除,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发现了类似建筑地基的石头。 由于3座县城有旧城墙,施工方怀疑这是文物,立即停止施工,并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清理钻探的明清建筑基地共有两处。 其中探方一的内侧宽4.5米,长25米,东南方向有5个房屋柱头的柱基,为4柱3间的房屋规格。 稍稍朝北,是排列比较规则的六角亭的柱子的基础,其中的两个柱孔很齐全。 柱洞下面是方石,下面有条石。 六角亭遗址周围还有其他铺设了石板的路面。
距离搜索方向北面约100米的搜索方向二也打扫了建筑物的基础地,长约10米左右,保存了4个比较完整的柱子基础。 在结构上,也属于四柱三间房子的结构。 柱基的条石间隙有部分瓷器、瓦块等。
据介绍,这次发现的明清文庙的基础地,向东走了300米左右,是至今尚存的澎川古城东边的城墙。 在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两处建筑地基范围内发现了宋代的瓷器碎片和明清时期的瓦块、砖,但外露的地基也是层层堆砌,印证了历史上层多次修复的记载。
整理挖掘基地的地区至少从宋代的建设文庙开始就是主城区和繁华之地。 考古学家认为现场暴露的据点有可靠的结构,为研究三台历史文化、城市结构、古代教育和当时人们的活动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图为绵阳市三县发现明清时期文庙建筑的基础地。 绵阳市博物馆提供
绵阳市博物馆考古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地方县志上的澧川府文庙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勘探方一中的六角亭基址应该是文庙范围内的奎星阁。 但是结构图奎星阁是四方亭,基迹遗存是带围廊的六角亭。 虽然不清楚两者是同一个建筑物还是画师的错误,但这次发掘的场地是潞川府文庙内的建筑物,可以肯定的是在绵阳国内首次发现了明清时期的文庙建筑的场地。
对于 六角亭的发现,考古学家们很感兴趣。 在有关影视剧文庙教育的场面中,大多是严肃刻板的场面。 六角亭的发现可能是古人提倡轻松教育的例证。 现场考古工作者说。
标题:【快讯】四川三台发现明清时期文庙建筑基址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