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2字,读完约3分钟
原题:国学经典迈出了一条简体字路
在中华书局伯泓书店,店员把中华国学文库丛书的部分放在桌子上。 本报记者邓伟摄
最近,中华书局发售的中华国学文库第7集上市了。 该文库是陪伴网民8年的作品,出书品种多达70种,似乎已成为普通存在。 但是,与中华国学文库相关的出版者、学者、网民对国学经典的共同坚守知之甚少,背后的各种故事细节很有意思,值得梳理和保留。
《四书章句集注》本来就最畅销
七篇70种,哪本书最有网民缘,这是一个感兴趣的话题。 据中华书局副总书记尹涛介绍,第一集《四书章句集注》至今已印刷12次,每次印刷1万册,是中华国学文库中最畅销的书。
事实上,《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缘起,早在90年前就有讲述。 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始人陆费逵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四部备要》。 这套汇集336种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历史子集最重要的书,校订为通行善本,一经发售,便广受欢迎。 此后60多年,国内出现了许多精校精注整理本,成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为学术界所必需。 但是,这些书都是繁体版,与普通网民相距千山万水,所以中华书局一直在尝试简体横排。
尹涛说,2005年,中华书局首先发表了《二十四史》简体字本。 年,开始为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进行规划和准备。 我特地计算了一下。 读简体字书的话,时间是繁体字的一半。 对专业研究者来说,读简体字有一些损失,但对普通网民来说没有这个问题。
第一次的选集不仅收录了经史子集各部分的经典书目,还具有先出最畅销的10种的简单想法。 尹涛说,《四书章句集注》《史记》《三国志》《老子道德经注》《庄子注疏》无疑是最畅销的,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解读《四书》的经典作品,受到网民的重视。 中国国学文库的责任之一石玉说,这本书更简洁、简洁,大家都觉得没那么难。 有时,冗长而疲惫的评论,资料上很强烈,但还是枯燥无味。
复杂的旋转既简单又不现实
中华国学文库不是把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了吗? 好像只要按电脑键盘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字体转换正好困扰着人们。 从繁到简,我想这里面的难度,用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 尹涛这样说。
中华书局文学室主任朱兆虎说,他的第一本书是《增订文心雕龙校注》,这是杨明照研究《文心雕龙》学术成果的集中表现,书中含有许多细致的校对,所以用繁体字一看就懂,但变成简体字之后, 朱兆虎以实例为证据,观与亲繁体字相近,但转换成简体字后,两者字形差异较大,因此此时必须体会到注会者的用心,校勘包括两个字,根据上下文保存繁体字。
标题:【快讯】"中华国学文库"8年已出70种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