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1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网客户北京11月6日电题: 100多年后,这些圆明园文物终于回家了
记者宋宇晟
昔日的王谢堂前燕,跳入寻常百姓家。
对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来说,这首诗正好可以概括这100多年的经验。
目前,部分流失文物已返回故园。
今年10月,首届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正式展开。 展览会上首次集中展示了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
一百多年来,这些文物经历了什么?
圆明园遗迹。 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拍摄
流向民间的王室的东西
与许多人想象中的五光十色的圆明园瑰宝不同,这次展出的都是石质文物。 那些都是圆明园的一部分。
其中一对汉白玉须弥座曾经在民间居住了几十年。
2009年的一天,圆明园管理处接到电话,一位老先生要捐赠圆明园的遗物。
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对记者说,这位老先生当时说自己家里有祖先为了盖房子而从圆明园西部拉的,但确切地点不太清楚。
陈辉马上和工作人员去这位老先生家鉴别古物。 他家当时住在大排档,又是要搬家的时候,两个‘ 石头放在院子的角落里,上面堆着蜂窝煤和家里的垃圾,表面已经不干净了。 我们当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文化财产。
但是,工作人员打扫后,发现被视为石头脚的文化财产用的材料洗练了两个。 多么汉白玉质。 上面的雕刻很简洁,但雕刻的细腻程度很明显。
我们在后期研究的时候也问过一点专家,确认了这不是简单的两块石头,而是文化财产的一部分。 陈辉说,这件文物应该是宫廷专用的铜路灯石座。 石槽为须弥座式,只有腰和圭角装饰着简洁的纹饰,上部有十字型的插孔,用于安装像亭子一样的铜制宫灯。
在圆明园遇难149年后,这座汉白玉须弥座从民间回到了曾经的皇家园林。
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现场。 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拍摄
圆明园文物的百年劫难
如果世纪没有被战争烧毁,类似文物今天可能也在场,但战火改变了它们的命运。
对这些圆明园文物来说,劫机的开始是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法军率先抵达圆明园。 现有资料显示,在迟到那年的10月7日之前,法军开始制定逐步掠夺圆明园文物的计划。 之后赶到的英军在军官的带领下加入了抢劫。
标题:【快讯】一百多年后,这些圆明园文物终于回家了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