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百年译介百种版本
老子《道德经》:德语世界最热的中国典籍
从左到右: 1870年波利纳库纳神父出版的第一本道德经德语全译本德博1961年出版的译本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汉斯-格奥尓格·; 梅勒1995年出版的德语世界第一本帕劳书《老子》德语译汉学家顾彬教授翻译的《老子·; 原文》于年出版,是德国学者最早翻译的简书《老子》。
■唐雪
作为德语世界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典籍之一,《道德经》的德语译本很多: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克努特·; 沃尔夫主编的《西方道学目录》第6版中,收录了1870年至2009年的《道德经》德译103种以上。
德语世界对老子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老子学说在进入德语国家学术界之初,并未受到学者们的过多关注,老子及其学说的介绍最广泛地见于德语学者们撰写的哲学书籍的中国部分,如语言学家约翰·。 法布雷斯在《学识通史概论》中阐述了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性。 康德在1794年发表的《万物的终结》中也触及了老子的思想。 但是,专门研究老子和《道德经》的文献资料非常稀少,老子的思想常常作为当时西方世界非常流行的儒家学说的补充,例如赫尔德在《人类历史哲学概念》中描述了中国宽容的宗教政策,与儒家、道家和佛教信徒以及其他来自西方的犹太人
到1870年,波伦·库纳神父和神学家史陶斯以taota kingder weg zur tugend和lao tses tao ta king为名出版前两部《道德经》德语全译后,老子学说在德语世界迅速流传。 纵观道德经出的德语世界对《道德经》的翻译历史,总体上看,德语翻译肇始( 1870年-1933年)、初步快速发展( 1933年-1945年)、逐渐多元化( 1945年-1990年)和
德译肇始:第一次道路热潮
1870年至1933年是《道德经》德译的肇始阶段。 其间,德语世界首次出现了《道德经》的传播和研究热潮。 这个阶段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饱受战乱之苦的动荡时期,知识分子在东方思想中寻找精神慰藉,寻求处理社会问题的答案,东方文化研究成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学术界的新热潮。 但是,来自遥远国家的东方思想在基督教思想占主流的西方社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不容易。 正如远在中国的索隐派传教士为了将基督教带入中国民众的生活而将《圣经》与中国古代典籍进行了类比一样,早期《道德经》的德国译者们也同样想找到老子学说与基督教的相似之处,并以此为突破口,成为德国网民 因此,这一阶段的多位译者将《道德经》视为宗教思想作品,他们的翻译渗透于诸多宗教因素,或因语言不通而出现谬误,或只是昙花一现的作品,但这些水平不同的翻译却是《道德经》和老子学说在德语中的
弗里德里希·于1888年在柏林出版; 威廉&米德尔顿; 诺瓦克翻译的《老子道德经》是早期质量差的翻译之一。 译者将道翻译为神( gott ),德翻译为美德( tugend ),同时将《道德经》视为关于宗教和美德的书。 这个阶段,也有东方学者鲁道夫·等学院派译者。德雷克博士于1903年以《老子及其学说》为题出版了《道德经》译本。 与其他译者按原典顺序翻译的不同,本文试图将《道德经》分为道本身、道为德的表象、天/地的起源、思想与人类的起源、圣贤与社会伦理学、统治者等不同的主题,并对《道德经》的不同章节进行分类翻译。 这时,其他行业的学者也开始翻译历史文化小说家亚历山大·这样的道德经。 乌拉在1903年也出版了《老子的轨道与正道》。 这是一位将1902年在巴黎出版的法语译本翻译成德语的译者。 虽然由于作者薄弱的中文知识,改译与原文有很大偏差,但在《道德经》德译的第一阶段,该译本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影响了许多后续译者,1900年至1944年间在不同出版社发行了6次。
标题:【快讯】老子《道德经》:德语世界最热的中国典籍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