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当地时间3月23日,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和交换了796份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 经过双方文化遗产部门十多年的合作,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归还宣告成功。
今年2月28日,美国正式归还361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 这是中美两国2009年签署相关备忘录以来,美方第三次归还中国流失文物。
据 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有成千上万的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而目前的非法走私正在使更多的文物流失国外。 中国于1989年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与21个国家签署了相关政府间文书,在各种努力下,非法出口文物正在归还。
历史悠久,没有可以受条约保护的流动性文物,至今仍难以申请偿还。 国家文物局积极吸引收藏机构、协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国际规则。
经历
追索经过12年的文物时代长达5000年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了大量涉嫌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启动了国内司法审判程序。 中国文物局立即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开展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开展鉴定研究,提出文物归还要求。
年,意大利法院作出了有利于中方的判决,但由于其他利益相关公司的上诉,没有执行判决。 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判决文物艺术品归还中国。
这796件文物艺术品,主要是来自中国陕西、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区的出土和传世文物,时代跨度达5000年,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民国时代。 要点文物包括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清末至民国紫砂壶等。
其中,丰富的新石器彩陶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资料,反映了几千年前西北地区陶器的制作技术和生活场景。 许多汉代、唐代和明代陶俑,都是了解当时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实物见证,承载着古代中原地区民族交流和思想信仰的重要历史新闻。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消息,近年来,我国已促成30多批次近4000件流失文物回国。 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进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方法,逐步建立起综合采用外交调解、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法的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模式。
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颈、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列入西藏国家博物馆、上博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伯格山金装饰片、青铜虎蓑等重要流失文物追索案例,是当前国际法律框架和合作机制的成功落实和实践,为处理历史流失文物返还来源所属国家的课题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和创新。
现状
中国流失文物数千件以上近年非法走私严重
与中国百多年来流失海外的总量相比,回国偿还的文物不过是九牛一毛。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0多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100多万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有中国文物164万件,是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的10倍以上。
除此之外,至今文化财产和艺术品仍以非法方式流失海外。 国家文物局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历史上文物流失的首要原因是外国掠夺,目前文物流失的首要原因是走私,问题十分严重。 去年,由于大规模盗掘、盗窃、倒卖、文物走私严重,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展开了打击文物犯罪的专项行动。
标题:【快讯】追索历经12年:中意签署证书 流失文物归来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