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5字,读完约2分钟

新网临沂4月18日电(孙宏瑛)的明月挂在上空,万家团圆充满喜悦。 怀抱公鴫的柳琴戏演员手里拿着菜篮,慢慢地登场了。 18日,柳琴小戏《月儿圆》在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开幕。 这部戏是以美丽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为主题的素材,展示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农村民众的生活。 柳琴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项目的表演者是在继承之前就流传下来的,虽然不断创新表现形式,适应市场的诉求,但目前仍面临着演员不足、教师不足等继承困境。 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柳琴戏省级非遗留代表传承者刘桂红介绍说,这出戏以前戏曲程序化表演流传至今,具备了现代戏曲的真实精髓。 柳琴戏和其他地方戏一样,基于地方语言,比起接地气,一般在民众生活中的家长中显得较短。 参考其他姐妹的地方戏曲,我们引进现代歌曲、舞蹈等。 刘桂红告诉记者,该中心创作新剧目时,在失去柳琴戏之前传达韵味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元素,提高剧目的可读性,更好地适应当前人们的审美习性。 刘桂红举个例子,该中心创作的柳琴戏《沂蒙情》加入临沂民谣《沂蒙山小调》,根据戏剧需要,保存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根据电视剧改写歌词。 演员跑步的时候还加入了现代舞的动作。 适应市场诉求,临沂市整合柳琴剧团、歌舞团、蒙山沂水大剧院力量,建立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孙启忠介绍,该中心邀请了中国国内知名编剧、导演、作曲、戏剧评论家等行业人士,利用现代技术,相继创造了《沂蒙情怀》、《王祥卧鱼》、《沂蒙情》、《沂蒙魂》等众多精品力量, 孙启忠认为,高层次人才通常分流无法到达地级剧团,加之以前的艺术院校和剧团各自发展迅速,人才培养出现断层。 目前柳琴戏表演行业不仅演员不足,教师也不足。 培养戏曲人才通常需要8到10年。 孙启忠说,戏曲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就抓住。 该中心将优秀的剧目带到小学,邀请中学生参加剧团观看演出等,培养孩子们学习戏曲的乐趣。 他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重视戏曲人才的培养,加大艺术院校的建设力度,搞好人才梯队的建设。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清朝干隆年间起源于山东临沂兰山、郯城一带,分布在与鲁、苏、豫、皖交界的地区。 柳琴戏曲调流畅,节奏明快,有多种花腔。 (完) :李志

标题:【快讯】国家级非遗柳琴戏演员呼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