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0字,读完约3分钟
年秋,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多来,在文化遗产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中,中国与埃及、斯里兰卡、蒙古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为促进民众相亲,贡献了心灵联系。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和一带一路建议逐渐落实,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 其中,中埃文物行业交流合作成果层出不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埃及考古发掘和研究项目的积极推进下,中埃联合考古队于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开展了对卢克索神庙的考古研究。
孟图神庙约公元前14世纪,阿蒙霍特普三世位于卢克·索尔纳克神庙区北部,是一座为孟图神建造的小方形神庙。 后世法老继续修缮,到公元前3世纪,孟图神庙迅速发展成拥有斯芬克斯大道、正门、围墙、方尖碑和圣湖的封闭神殿区。 项目中方执行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介绍说,由于神庙是石质建筑,石构件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该神庙的建造年代和改建历史非常悠久、纷繁复杂。 探索神庙最初的建造年代,恢复与周围建筑的关系,是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本项目第一季度的业务以清理和记录为中心展开。 工作期间,中埃两国考古学家多次举行工作会议,明确了适合孟图神庙的考古发掘方法和记录系统。 经过两个月的事业,神殿区内荒草丛生的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清理,70年未整理的区域再次出现在考古工作者面前,地表遗留遗迹的遗物逐渐清晰,为进一步制定事业规划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新闻。 双方考古队员利用全站仪和三维建模技术,完成了测绘和记录工作。 贾笑冰说。
蒙古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地域毗邻,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对蒙古国合作考古研究意见的函》等相关文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05年到2005年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等机构合作,开展了14年的考古合作项目。
年,联合考古队考古发掘了蒙古巴彦洪戈尔省格特·苏木昂茨遗址,共发掘了4座海力士墓、1座石板墓、2座匈奴石圈墓,以了解该地区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 对发掘标本进行测试分解,有助于深入研究蒙古高原不同民族的迁徙融合、考古学文化的传承发展、马的驯化及传递等学术问题。 挖掘期间,联合考古队还派出分队对挖掘地点所在的拜德拉河上游支流查根图卢特河进行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国栋介绍,调查工作以安茨遗迹为中心,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发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匈奴、突厥、蒙元、清代各遗迹723处。 另外,还发现了很多青铜时代到清代的岩画图案和文字。 考古队员通过测量、记录、摄影等一系列记录手段,建立了遗址新闻数据库,基本掌握了查根河流域内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概况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当地考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资料新闻基础。 宋国栋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沿海各港口出发,经过东南亚各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到达东非和欧洲,构建了国际贸易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互联网。 斯里兰卡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在古代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题:【快讯】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