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6字,读完约3分钟
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要冲。 最近,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西藏时代的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来自世界的120多件美丽文物。 包括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丝绸、佛像、王冠、生活器物等,立体呈现出西藏时代文化艺术历史面貌和不同文化之间的频繁交流。
展览会最吸引人的文物不就是两大中亚团窠对鹿纹挂锦吗? 美国芝加哥普利兹车收藏的“团窠对鹿纹挂锦”高近2米,宽16米,绘有异常巨大的团窠花纹。 图案上的两只鹿站在生命树的两侧,长着漂亮的树枝形的角,身上有点纹路。 圆形纹框外,配上半圆形装饰,上面公羊等动物依次奔腾,形态生动,是7世纪中期至8世纪丝绸之路织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另一个类似的“联珠纹团窑对鹿纹挂锦”来自瑞士阿贝尔基金会纺织品研究中心,同样高2米,宽1.7米。 鹿的图案用浸透染料的8根纬纱开花,与经纱交错。 在主体图案外的外围,由一连串小圆组成的圆环内有十几种动物。 在纺织品丝绸上表现出这样的身材大小和许多复杂的图案,令人钦佩。
这样大幅度的挂锦主要用于装饰西藏贵族的营帐。 根据古老的草原民族习俗,西藏赞普和主要氏族首领每年从集会以前就流传下来,他们把朝堂设在毛毡册上。 毛毡帐很庞大,可以轻松容纳100多人。 毛毡的富裕多装饰金银器皿和丝绸(特别是丝绸)。 因为这也叫黄金帐。
这个锦缎让我想起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丝绸的华丽图案。 许多图案与遵循洞穴壁画的服装图案相呼应,其中团窠图案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团是唐代丝绸图案中常见的排列形式,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的较为独立的图案,一般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部为主题纹,外部为圆环,可由不同元素组成。 唐代史料中常见的有独窑、两窑、大窑、小窑等称呼的绫和罗、敦煌文书中也多次出现带有窑名的锦绫。
专家研究表明,敦煌出土的丝绸团和图案可分为联珠团、宝花团和动物团三大类。 连珠纹,顾名思义,就是用几个小圆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纹样。 早期的联珠纹主要来自西方,经常出现在图案骨骼上,如莫高窟第254窟北魏壁画和第427窟隋代壁画上都出现了联珠纹构成菱形骨骼的服饰图案,青海都兰唐代墓葬中也出土了大量联珠纹鸟兽锦。
宝花是中国古代传来的花卉纹样迅速发展的纹样。 宝花是唐代对花卉团窠的称呼,多出现在敦煌出土的纺织品和壁画上,是根据自然形态花卉的抽象摘要而得的造型,对称放射状,呈盛开或半盛开的花、花蕾和叶,是唐代非常流行的装饰主题,形式变化丰富,用于丝织品、金和建筑装饰 在莫高窟的藻井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图案。 随着宝花的进化,花越来越花蕾,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雍容华贵,开元年间达到全盛,流行至晚唐五代和宋朝,也传到了域外。 随着宝柄的流行,宝花团窑也逐渐取代了联珠,花卉和枝叶构成外环,内填鸟兽纹的纹饰流行起来。
从连珠到宝花,也许是文物图案纹样的小变化,但反映出文化的相融相通。 细细品味,展示中的多件文物中蕴藏着这样细致的流程。
关于吐蕃的研究是上个世纪由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编辑的《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沙武田研究者也翻译了《榆林窟第25窟:敦煌图像中的唐蕃关系》《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研究》等专著。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认为,此次大展落地敦煌,不仅在于历史渊源和丝路文化交流价值,更在于敦煌研究院拥有的专业研究团队。 (温白)
标题:【快讯】从联珠到宝花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