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1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网兰州9月4日电(记者冯志军)记者4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近年来,甘肃不断努力、扩大长城保护投入。 在中央支持下,该省获得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6亿元,实施30多个长城保护项目,再聘请长城保护人员1522名,占全国一半,实现全省各长城段有人护理。
甘肃是长城资源大省,全省现存长城365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明长城1738公里,居全国之首,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西端起点均在甘肃境内。 甘肃长城分布在全省11市(州) 38个县(区、市),共有3852个代码段。
据甘肃文物局介绍,近年来,甘肃优先布局长城保护作为文物事业的重要复制品,在管理、保护、研究、旅游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多项事业。
今年7月,甘肃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省级长城专项法规《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 在嘉峪关、敦煌、山丹、凉州等长城集中的市、县区,相继制定并发布了长城保护管理的专业办法。 结合长城保护管理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与《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相结合的法规体系,该省长城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明显提高。
近年来,甘肃组织编制了全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分县区规划,为全省长城保护提供指导和依据。 全省全长城段保护标志、界桩起立和文件编制工作,全国首次划定并公布了全省全长城段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雇用长城保护员1522人,实现全省各长城段有人看护。
在中央支持下,甘肃获得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6亿元,组织实施30多个长城保护项目,文案涵盖主体应急措施加强、维修、防洪排涝、防风固沙诸多方面,消除了一些长城突出的安全隐患,
甘肃依托敦煌研究院建立的国家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和掌握了土质长城保护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保护理论、技术规范。 该省还积极开展长城保护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宣传应用,在新疆、宁夏等7个省区建立了科研(技术宣传)办事处,为当地长城保护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推动了全国长城保护水平的提高。
为了搞活长城资源,甘肃各级政府科学协调长城保护和教育服务、文化旅游、与民生的关系,建设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玉门关陈列中心、山丹明长城陈列馆等展示设施,改善要点长城段的基础设施、游客服务设施条件, (完)
李志
标题:【快讯】甘肃不断加大长城保护投入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