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几本书值得反复阅读,不同年龄的感触也不同。 哪个经典画面一直刻在心里? 例如《城南旧事》。
第一次接触《城南旧事》不是书,而是电影。 那时我还很小。 我记得里面的小英子长得圆圆的脸,眼睛很大,刘海很可爱。 另外,还用凤仙花染指甲。 看完电影后,我们小镇的少女们一齐用刷子剪了英子的发型,到处摘凤仙花。
接触 等经典已经是大学了。 面对离乡背井到远方读书,兴奋与忧郁并存。
信手翻开《城南旧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想念小时候住在北京城南的什么景色和人物? 我对自己说。 写那些吧。 实际的童年会过去,内心的童年会永存。 那一句话,让当时的我非常感动。 再读一遍,进去,好像有点出不来。
电影《城南旧事》的导演吴李弓说,被小说《城南旧事》深深的相思树、淡淡的哀愁深深地打动了,整个小说充满了朴素温暖的思想感情。 这部电影上映后,这份感情同样感动了无数观众。
果然,只有感动的拷贝才能构筑感动的画面。
这是以林海音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舞台的自传性短篇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的四合院的英子一家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英子幼稚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世界上许多复杂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每个人都有的,但亲情、友情、离别和成长不仅仅是永恒的文学母体,更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 所以,这本书能穿透时间,打动一代人。 经典之所以经典,不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事,而是因为它可以超越岁月,用最朴素、最深厚的感情唤起所有人心底的声音。
余光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林海音笔下的北京是许多人悠然向往的北京。 带有浓郁的老北京色彩,带着淡淡的乡愁,虽然不太夸张,但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虽然词句很多,但有很深的韵味。 她说:“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口。 他们排着长队,默默地站着,等待着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 拉骆驼摘下他的毡帽,秃顶的葫芦里冒出热气,冒着白烟,融入了冰冷的大气。 有人这样评价《城南旧事》:中国乡愁文学的最后一支笔终于伴随着运煤的骆驼队进入了淡淡的水墨山影,无需细想,无需惊讶,朦朦胧胧地传来了城南少女花树下的笑声和脚步声。 深表认同。
哪些悠悠岁月、哪些悠悠往事、那些去而不回的童年,在林先生的笔下,成了漫长而动人的乡愁。 林先生说,过了实际的童年,心中的童年将永存。 为此,她写了《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被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和教育部统一编语文教材必读书目,显然对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审美兴趣和情感教育极为有益。
林先生不老,“城南旧事”永恒。 (孙珺)
李志
标题:【快讯】五十年来,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城南旧事》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