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2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网南宁12月23日电(记者林浩)用母语进行文学创作,是我写下的我的行为,没有语言和思维的转换障碍。 希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带领壮族文学文艺人才创作出越来越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受壮族文艺的影响很大,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壮族作家蒙飞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第一部原创壮文长篇小说的作者,蒙飞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继《节日》、《山重水复》之后,他的第三部壮文长篇小说《风过马路》最近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现代壮族地区县城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壮族人民在大时代的蜕变和进步。
蒙飞认为,该县是中国最重要、不可忽视的政治管理组织。 描绘一个县域,反映中国的基础生态,可以读取一个县城,更好地了解中国。
从小在壮汉杂居的南宁市马山县周鹿町长大,蒙飞受到多语言文化的熏陶。 他自愿报考中国文学系,学习壮国语,学习壮文创作和翻译。 在校期间,充满创作热情的他坚持不懈地投稿,作品经常被用于各种报纸上。
30年来,蒙飞从事信息采访工作,不遗余力地反复进行文学创作。 2007年,他和黄新荣共同创作的长篇小说《节日》诞生,成为壮族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2008年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马奖。
随后,壮文版的《山重水复》、《风吹过街道》、汉文版的《那里的生活》、《组委会》、《温润的微笑》、《边陲画廊》、《旧梦新月》相继问世,受到众多奖励。
壮族作家用壮语壮文写作,能完全写出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一件过瘾的事件。 蒙飞说,壮族有2000多万人口,需要自己民族文学的优良和民族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应有的地方。 作为壮族作家,用母语写作是情结,发出民族声音,积淀民族文化,展现民族风采是义务责任,也是自信。
蒙飞的壮文创作旅行并非一帆风顺。 他坦言壮文词汇量缺乏中文丰富度,表达方法比较简单,文案丰富度、色彩度也不够。 而且由于离开家乡多年来一直住在南宁,所以有点不习惯壮族乡镇、县城的生活。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趁着繁忙的工作间隙,多次在语言研究机构、家乡、图书馆、方志馆之间奔走。 他最喜欢的还是回老家小镇的周鹿,住一会儿,和父母聊聊兄弟,听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想法。
生活的美好比小说的现象更曲折精彩,作家可以永远成为生活的学生,去生活中,积累素材,创作接地气的作品。 蒙飞说。 他经常把家人的想法写在书上,家人也想讲越来越多的乡村故事。
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周飞伶对蒙飞的小说评价如下:以个性的方式讲述故事,自然流畅,闪烁着游戏精神和方言的魅力,让网民感受到汉文文学作品无法体验到的清音、灵动、冷静。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1957年国务院第六十三届会议通过《壮文方案》,同意在壮族地区推广采用,成为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准的唯一新创民族副本。
为了促进壮文与壮汉双语和谐快速发展,近年来,广西壮文进学校、壮汉双语教育教学实践发展迅速,建立了来自学前教育、中小学各学段以及高等教育的壮汉双语教育体系,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迅速,
蒙飞说,壮族文学经历了萌芽迅速发展的曲折过程,涌现了《刘三姐姐》、《百鸟衣》、《美丽的南方》等古典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很高兴看到壮文文学作品的网民群越来越扩大,壮族作家的数量也在增加。
标题:【快讯】壮族作家蒙飞:我写我说我行动 盼民族文化繁荣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