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另外一年赏花的时候,作为中国民间的重要习俗,春季赏花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迷恋和欢迎。 我们今天也能在众多诗文和游春图中看到当时古人赏花的盛况,但经过千年的发展,人们春天赏花的热情并未减少,在线直播等云赏花形式更为新鲜,点燃乡村旅游,催生赏花经济,赏花文化蕴含时代内涵
在古代,赏花是一种参加者广泛,大部分人都可以参加的审美活动。 不用香车宝马,不用敲锣开道,任何人,只要有一颗不放过春光的心,就能呼唤朋友,指引伙伴,亲近自然。 唐代诗人杨巨源在《城东早春》中写道。 诗家清景新春,绿柳才黄半不均匀。 如果林花像锦一样等待,外出都是看花的人。 诗中上林苑代指长安城中的皇家园林。 在唐代,每次各地园林春花盛开,长安城的街道上都挤满了人。 花如云,人如云。 南宋文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找了一半的春天出城。 梨花正盛,苏州城半数出城找春天赏花。 可见在古人的生活中,春季赏花是一种大众化的审美活动。
古代文人名士赏花,往往寄托着高雅的情趣。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兰亭雅集。 春景明、三五友会、会稽山下曲水流觞、王羲之因之写下了千古名作《兰亭集序》。 明人袁宏道在《雨后游六桥记》中有游春文案:下午雯,和朋友到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稀少… … 所有朋友去那里面的人都去表。 不累,躺在地上喝,脸上受花,很多人浮着,很少人唱歌,觉得很开心。 新春过后,袁公和朋友游西湖,脱上衣,头枕落英,醉醺醺地躺在花下,然后数着脸上落的花瓣数,很多人喝了一杯,少有人唱一首。 这样醉人的自然闲居和怡然,与西湖的春景一起,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赏花文化源远流长,与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情结密切相关。 在古人的观念中,昼夜化生阴阳,阴阳的变化推动着万物规律的运动。 《素问》中记载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纲纪、变化之父。 因为冬藏春发、春是阴阳交替、万物重生的转换,被赋予了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文化意蕴。 正如肖邦的《编辑要》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今年春天,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游春赏花的脚步,但人们的赏花热情没有减少,而是通过云赏花赏心悦目。 武汉大学赏花频道开通后,仅一分钟就吸引了30万名赏花游客。 重庆市政府开通的赏花频道更是创下了70万人的记录,创下了在线纪录。 5g高清广播等先进技术手段,给赏花带来了新的形式。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花卉和植物的书大受欢迎,反映了对花的欣赏从审美层面向科学认识延伸,植物背后的秘密吸引了爱花人士的进一步探索。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草木趣味:遵从二十四节气而生活》《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花卉:一张照片文字史》等书将古诗文和植物学知识结合为一炉,追求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赏花文化正在激发新的活力。 (文/范天培)
谭鹏
标题:【快讯】赏花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