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4字,读完约2分钟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疫情相关的虚构作品和非虚构作品受到网民的热烈关注。

毕淑敏以2003年的SARS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曾一度登上热搜,在旧书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 在京东图书方面,二手书的价格达到2,300元,当年2月初版在孔子样旧书网上最高达到800元。

年春天,法国出版界突然发现,法国文学家加缪的著名小说《鼠疫》的销售额突然上升,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几倍。 在中国,加缪的“鼠疫”、加西亚&米德; 马克思的《霍乱时期的爱》,理查德·; 普雷斯顿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占据了电子书top20的3个席位。

【快讯】疫情之下图书为啥火?

出版社迅速做出反应,上海译文出版社追加印刷了5万份《鼠疫》,《血疫》也追加印刷了5万份。

瘟疫文学不仅出现在各类推荐书上,媒体对相关内容的引用,也加剧了这些书的曝光度。 网民在疫情中,自然会在意这种身边的话题,疫情文学阅读成为这一时期特殊的文化现象。

人什么时候最渴望浏览? 面对时代危机、人生危机、生活危机、内心危机,最容易激发我们浏览的热情。

在危机中,现实让人感到无助、不安、孤独感、不幸,容易产生萧条、落莫的心境。 艺术、诗歌和爱情可以触及内心世界,由此产生的扩展到人类范畴的思维和情感可以带来内心的安宁和自信。

马克思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说:“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 温暖、悲伤、坚定,这些人类美德和精神品质,成为我们共同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力量。

在疫情初期重读《鼠疫》的科幻作家陈楸帆表示,人们可以从书中记载的大瘟疫中吸取力量和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生活。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人类受到一些相近难题和危机的困扰,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诉求和渴望,积累了许多应对的共同经验和智慧。 这些共同经验、智慧和启发,堆积、保存、储藏在优秀的人文作品中。 (袁跃兴)

谭鹏

标题:【快讯】疫情之下图书为啥火?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