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全世界的博物馆正在发生数字化革命,用数字技术开拓新的展览形式,增强展览效果,提高参观体验,加强文物保护… … 数字技术使博物馆在实体之外重建了无数个性化、随时随地访问的身边博物馆。 博物馆的存在方式和服务方法将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把手机对准古代建筑,你就会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建造的。 手机配合古典书籍的话,可以看到页面上本来没有的各种数据表,也可以听到古人的朗诵。 当手机对准特定的景点时,身着戏服的演员出现在画面上,在一分半内表演有关历史的戏剧,顾客可以和这个虚拟人物拍照留念… … 以前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 通过加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博物馆展览将突破现有的时空限制,为顾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参观体验。
在这场数字革命中,我国的博物馆也必须马上赶上世界潮流。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应用数字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进入清明上河图紫禁城天子的宫殿数字圆明园等数字项目备受观众欢迎。 许多博物馆、纪念馆使用数字技术再现历史场景,无论是原始人日常工作的场景,还是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战斗场景,都在现代模拟技术的运用下得到了充分利用,极大地激发和激发了参观者的趣味性。
但是,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事业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展品数字化事业量巨大,目前实现数字化的文物数量很少,难以满足观众数字化参观的诉求。 我国是文明古国,仅国有博物馆就有3750多万件,受展览面积和文物保护需要的影响,很少能展出。 多件文物每十几年到几十年只展出一次。 在《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的展览会上,大排长龙,一票难求的盛况凸显了这一矛盾。 因此,必须加大馆藏文物数字化的投资。 数字化不仅仅是照片和视频,更是制造数字化的产品。 故宫博物院曾建造了五代著名画家黄荫的《写生珍禽图》数字化产品,带动了画面上的鸟类昆虫,真实地再现了画家精妙的笔法和对惊人细节的注意与把握。 这种数字化产品需要资金、技术和时间,任务量巨大。
其次,要加强利用数字技术深入挖掘文物展品内涵的意识。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尚处于初期,相关网站和应用比较简单,与客户交流不强,需要增强展览的知识性、幽默感和娱乐性。 很多文博的应用还是很无聊,幽默感和娱乐性不强。 目前,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的主流参观群体,他们精通数字技术,博物馆的相关应用如果被他们视为落后的老土,不利于吸引他们掌握参观学习性。 近年来,我国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相关研究也具有新的意义,如何将这些最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字展品,成功的例子很少。
总之,数字博物馆不仅要给博物馆披上数字化的外衣,还应该成为深入挖掘博物馆文物内涵,立体展示文物价值的契机。
我是谁? 从哪里来的? 你要去哪里? 这三个问题是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的三个终极问题,据说博物馆正好可以回答这三个问题。 对中国人来说,博物馆也是我们认识中华民族起源,思考中华文明快速发展和未来的重要平台,对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觉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中国博物馆要承担这样重要的使命,就必须积极应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讲中国的故事,让文物活下来。 张贺
标题:【快讯】用新技术增强展览效果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