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7字,读完约3分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市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总人口313.32万人,其中155.85万为蒙古族,这里也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月下旬,刮起了寒风,草原也披上了金黄色的秋装。 刚结束旅游旺季的通辽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悠闲,但在通辽巧母创业创新创意园,巧母们的手忙得停不下来。 皮雕、草原吉祥娃、萨日朗花……美丽而有内蒙古特色的手工艺品在这里诞生。
摆设皮雕(央视网记者涂悦清拍摄)
这里的巧姑娘们大多是基层女性,在创意园内不仅接受手工艺、家政、电商等实用技能的培训,制作的手工艺品也在平台上统一销售。 集中小力量办大事,作为通辽市妇联面巾纸厅脱贫和振兴乡村面巾纸厅行动的一部分,通辽巧妈已经开展了1万多名女性手工技能培训,其中800多人为建设立下了卡贫困家庭的女性。
授渔不如授渔,巧姑娘们通过辛勤劳动实现了增收脱贫,但在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科左后旗,在这里探索了旅游扶贫的新途径。
以前农活春天完全没有风,靠天吃饭。 科左后旗散都苏木车家窝堡村的常英以前因为妻子生病,女儿上学,所以家里只有一个劳动力,家里生活很艰苦。
年,当地政府立足村庄情况,以开设村庄经营公司为首要经营模式,开发建设草甘沙漠景区。 家门前茫茫的沙漠摇身一变成了景区,常英开始为游客提供骑骆驼、骑马等游玩项目,长女同样成为了景区工作人员,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果迅速发展这个景区,我的日子就过去了。 如果没有这个景区,不说餐饮服装,以前连过年10元都没有。 常英抚摸着骆驼感慨地说。
常英和他的骆驼(央视网记者涂悦清拍摄)
在通辽,文化扶贫通过土地开拓了许多新的道路,沙漠不仅可以改变景区,土间也可以改变特色。
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的庙屯村,年前也有40多户群众居住在土地上,一部分是危房。 彻底改善生活环境,年,苏木党委决定整体搬迁,在原村西侧建设新村,旧址建设民俗旅游村。
现在的庙屯遗址保存着18间有安全保障的土地,街道、庭院、房间的所有设备设施也都完好无损,展现出最原始的生态农村风貌。
庙屯民俗村的土屋(央视网记者涂悦清拍)
年,庙屯村民全部入股兴办企业,企业统一管理耕地,总结要点进行旅游开发等事业。 过去,当地村民因耕作年人均收入只有5000多元,但现在开创了新局面,农家乐、瓜果采摘、民俗风情体验、户外拓展训练......各种旅游项目为村民们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
宝玉国今年60岁,以前是当地穷人家,现在他家窗户亮了几扇,生活环境比以前好了,提出了过去的贫困,他拿出了厚厚的老伙伴病历,这都是去长春,脑梗塞,现在的国家政策, 长春大医院跑了两次,辽市医院和奈曼县医院都在住院 ......
宝玉国老伴的病历(央视网记者涂悦清拍摄)
现在宝玉国通过在民俗村做草莓等工作,每月有2000多收入,他们特别照顾我,没有他们的照顾,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他的声音充满了感谢。 (记者涂悦清刘禧)
:郭成
标题:【快讯】文化扶贫,托起稳稳的幸福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