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8字,读完约6分钟
山西大同距离杭州1500多公里,很多杭州人没有机会亲自去云冈石窟感受石窟艺术。 但是,在浙江大学刚刚开幕的展览会上,不用去大同,就可以体验云冈石窟在天边,近在眼前的魔法效果。
6月12日,由浙江大学和山西省文物局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山西省云冈石窟研究院主办的魏风堂:云冈石窟百年记忆与再现特展在浙大艺博馆开幕。 展览会最大的亮点是浙江大学和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的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3d打印复制洞穴。 三年来,浙江大学和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项目组克服了数据采集解决、结构设计、分块印刷着色等诸多技术难题,古老的云冈石窟在浙大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云冈第12窟的数字收集触及了业界天花板
年4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签署了战术合作协议。 年,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联合成立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此后云冈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进入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
云冈石窟现存的45个主要洞窟中,第12窟也称为音乐窟,前殿后室深14米、宽11米、高9米。 这个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其中雕刻的天人形象和中外乐器,展现了音乐的风尚和时代风貌,这些天人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 如何将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展示成可移动的,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国星汉灿烂的文明?
从年8月开始,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进行了第12窟的高品位三维数字数据采集。 联合小组使用浙大探索的融合三维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构建文物三维模型的处理方案,前后3个月对第12窟进行了52站三维激光扫描,拍摄了55680张照片。 随后,经过摄影测量计算和人工交互三维解决,合作小组成功建立了第12窟的高保真彩色三维模型。
该记录方法永久保留了云冈石窟及其珍贵文物新闻,保留了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化文件。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表示,数字化记录文物并为此建立翔实的数字档案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印刷表现本身的实现,标志着数字化记录达到了考古记录特别是测量记录的最高标准。 这是实现云冈石窟生存走出去,让公众可以窥探历史繁华的基础。
记录在哪里很难? 云冈石窟洞穴和造像,空间巨大,高浮雕、浅浮雕的各种雕刻方法得到熟练应用,各种遗迹空间深度尺度多而复杂,难以扫描和测绘。 技术上,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刁常宇先生的话,第12窟的数字化采集触及了这个行业的天花板。
大量的高精度三维扫描数据采集和大量的分析计算是数字记录中的拦路虎。 常宇说,只有这些数据是一个软件系统解决不了的。 因为必须根据石窟的结构分块解决。 很简单,但不简单。 怎么分开? 切口的设计如何与支撑骨架一致? 最后如何成为一体呢? 每一步都很难。
保存有关时间的所有比较有效的核心新闻
如果说分解 来划分块很困难,则匹配的数据拼接非常考验块间的空间精度。 浙大团队尽量将误差处理到设计中,最终三维重建误差小于2毫米,颜色再现度达到95%以上。
从万丈高楼平地开始,这是人们筑垒的一般概念,从下往上构筑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在3d组装过程中,任何小的误差都可能会导致位置偏移,最终无法安装。 合作小组另辟蹊径,选择从上到下安装的战略,将误差往下推,用刁常宇的话来说,如果将累积误差留在开口的位置,误差就会被消化掉。
实现了 形的印刷,但是颜色的赋予怎么办? 3d打印使用的是高分子材料,固化成型后,石材没有质感,但可以通过着色环节弥补缺陷。 这里的颜色是指文物的材料、质感、颜色等综合历史新闻,通过这个环节,数字模型可以表现出历史和沧桑。 李志荣说:“质感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游客进入克隆人洞穴时,不能说是无意中进入了塑料山。
目前,各种3d着色和3d打印技术无法产生指定的质感。 经过几年的对比实验,合作小组决定还是使用人工着色的做法,寻求最大限度的原真再现。 云冈石窟研究院最终上色的具体操作方案是综合科学数据和专家对文物的理解进行思考。 李志荣认为,这项事业是重建石窟,而不是割掉石窟。 据她所说,复制过程是复原研究。 由于颜色的鲜艳和阴暗,团队选择了洞穴刚刚诞生的鲜艳,选择了没有使用现有石窟像的煤炭灰色,但是洞穴风化认为是他们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没有进行调整。 我们保存所有有关时间的比较有效的核心新闻。
云冈石窟研究院的美术事业团队依据古法用矿物颜料对面积约900平方米以上的复制窟进行着色,经过8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2窟完成了其形状丰富的复制,并得到了重生。 在现代材质的底子上用金画的颜色来还原这样规模的石窟样子,在文化财产界历史上也是首次。
科学技术因为艺术充满创造性,艺术通过科学技术得到了新的东西。
20世纪初,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次山西之行,留下了对云冈石窟的思考:在云冈石窟中,清晰可见这种不同民族文化的巨大交流,赋予了我国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云冈12窟前面的石柱一边被岁月风蚀,一边可以清晰地看到昔日的繁盛。 整体上是罗马柱,但仔细一看有印度文化元素,柱的上部是中国的栌斗形式。 这种东西的融合,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那么远的山西的云冈为什么能来东京? 浙江省创新采用积木式的新技术和制作方法,建立了文物艺术品展览会便捷的运输、安装、展陈的新模式。
目前成功复制的第12个洞穴是将110块2米见方的区块分成6层组装而成的。 这些积木块的总重量约为2吨,载有8辆标准集装箱车,可能可以自由运输天下,一周组装完成布展。
小组负责人表示,行走的展览结构为轻型铝合金框架,分别半自动化安装。 在现场,不需要组装以前就传下来的脚手架,低空工作小组在地面上组装一层后吊在天花板上,整个过程就像从上到下堆积木一样,提高了组装效率,缩短了安装周期。
数字化充分利用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写在古籍上的复制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表示:“云冈石窟第12窟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科技因艺术而灵感,充满创意,艺术因科技而新生和传承。
(记者陆健)
谭鹏
标题:【快讯】云冈石窟是怎样“搬”到浙江的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ly/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