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2字,读完约3分钟
体现工农红军与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血肉的联系
红军桥,中国革命胜利之桥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又走长征的道路,沿途不时出现的红军桥,令记者难忘。
红军长征涉过近百条河流,逢水架桥成了家常便饭。 这些桥上各有各的故事。
信任之桥
在贵州黎平县高屯街道上,有一座80多年前红军改建的桥,当地人叫少寨红军桥。
上少寨村和下少寨村的村民搬迁,多年来一直依赖这座红军桥。 上寨村民吴锡炎说,当时他的祖父和叔叔参与了桥梁的修理。
1934年12月中旬,红军先遣连进入寨。 那时,国民党造谣,红军杀人放火,当地人大多躲在山里,只说少数老人在家。 一连进入寨后宣布红军是穷人的部队。 士兵们看到八舟河的桥又低又小,提议进行修整。
红军平静地说话,离开村子的人叫回来躲在外面的人,找木头和木板和红军一起修桥。 吴锡炎说,有些村民要拆下房子的门板,做桥面。
80年来,这座红军桥多次维修,现有1.5米宽、50米长、18个木制桥墩。 吴锡炎说:寨子里有村规民约。 为了保护这座桥,洪水来了,把桥板拿走,引水后放在架子上。 为了纪念红军为我们架起桥梁的友谊,这座桥一直经常被使用和保护。
记者了解到,在少寨村红军桥下游约200米处,一座可以驱车行驶的水泥桥刚刚建成。 桥尚未命名,当地村民已被称为新红军桥。
恩之桥
1934年12月,湘江战役后,红军向西进入桂北越城岭山区。
当时,广西军阀把瑶族民众驱赶到荒山上,老百姓不说话。 红军先遣部队来了以后,为瑶族民众做了很多好事,宣传少数民族政策,瑶族民众很感动。
兴安县同仁村瑶族等民众知道红军要在龙塘江修桥迎接大部队,负有修红军桥的义务。 国民党军队发现桥修好了,派人把桥拆了。 当地人又在晚上修了桥。
红军大部队听到这件事很感动,派遣工兵上山伐木,重建和加固了桥梁。 就这样,同仁村建成了红军桥。
98岁的村民赵旺财说:“当时我们住在乌岭背附近,祖父和父亲带着先遣部队。 老奶奶说红军经过我们家门前,在门外生火做饭,请她一起吃饭。
20世纪70年代,由于道路硬化的需要,木质的红军桥改建为水泥桥。 当地共产党员、基干民兵和瑶族村民再次联合修桥。 凝聚了这几代人心血的红军桥,让瑶族同胞世世代代记忆犹新。
胜利之桥
桥的故事,充满了长征路。
1934年10月,在江西省,红九军团抵达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绵江时,简易的小木桥无法满足1万多人的军队过桥的需要。 这个时候,老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用的木材建成浮桥。 部队开始过河,村里的年轻人分为十组,各组两人,抬着木板用身体支撑桥墩,使桥面更加坚固。 这是一座由木板、门板和血肉之躯组成的红军渡桥。
1934年11月,在广西,湘江界渡口群众帮助红军用小船和木板建造浮桥,红军主力用这座浮桥夺取湘江。 过桥的时候板子不够。 红军租用当地群众房屋的门板时,在门板上做个编号,归还时一点也不错。
标题:【快讯】红军桥,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桥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ly/1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