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3字,读完约3分钟

初冬,中国湖北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 在旧工厂里,生锈的颜色阶梯进入了具有历史温度的旧设备之间。 在旧厂房外,工厂办公楼斑驳的蓝色木门上贴的劳保用品必须佩戴的招牌依然清晰… … 不远的将来,员工在怎样的岁月里再现着沉寂的历史,这三个大型圆柱设备就是湿水泥窑。 1、2号窑建于1946年,是从美国爱立斯企业原装引进的,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留存的湿式水泥回转窑设备。 3号窑是1975年由中国新人自己设计建造的,1977年正式投产,出口20多条生产线,命名为&lsquo。 华新窑将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里程卡。

【快讯】工业遗产 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名片”

华新水泥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 那一年,大冶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厂前身)成立。 2005年,华新水泥厂枫叶山厂区1-3号水泥窑停产。 2007年7月,最后一条水泥磨生产线停运。 从创建到全线关闭,再到保护利用,华新水泥厂的发展历程,是许多中国工业遗产走过的道路。

【快讯】工业遗产 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名片”

关于华新水泥厂旧址的最新消息是,被选为国家工业和新闻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名单。

从被遗忘的角落

成为热门话题

产业遗产保护利用不仅是中国的话题。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提出,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科学、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 这些遗留包括建筑、机械、工厂、工厂、选矿和冶炼矿山和矿区、货物仓库、能源生产、运输和利用场所、运输和基础设施、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宪章的通过被认为是工业遗产保护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正在增加。

【快讯】工业遗产 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名片”

与比国外更早开展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相比,中国是一个起步晚、被暂时遗忘的角落。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瞻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全国统一需要科学梳理工业遗产快速发展的脉络,除东北、上海等工业集中地区外,还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国际背景或影响。

【快讯】工业遗产 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名片”

中国工业遗产主要形成在几个阶段:一是古代手工业时代;二是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民族工业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四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历史中,2006年4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是重要节点。 论坛形成的《无锡倡议》呼吁关注中国城市化趋势下工业遗产的整理研究,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中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个提案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提倡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快讯】工业遗产 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名片”

目前,如何保护利用记录了我国工业化进程重要新闻、载体领域和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工业遗产,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纳入城市变革

郭旁指出,目前对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和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史上的地位、意义、作用等的认识比较容易统一。 如何保护、保护规模应该如何、保护利用之路应该如何走等,在现实中涉及各方面的利益纠葛,但各地已经积极探索了适合当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模式。

标题:【快讯】工业遗产 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名片”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ly/10190.html